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凡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3):38-41
理想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新时期理想主义文学的价值向度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向度基本一致.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与转型,理想主义文学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其价值向度主要表现为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对抗性、价值立场的稳定性、对传统价值观的有益汲取和价值取向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2.
杨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110-115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至唐更为鼎盛,故以诗歌中饮食描写作为观照俗文化进入唐诗的切入点具有代表意义,而盛中唐之交的杜甫乃是将俗文化题材在唐诗中作深入开拓的第一人,其饮食描写不仅在数量质量上远超前人,在类别上进行更广泛的扩展,且以写实性的叙事化、本义化手法再现了日常生活的原貌,加快了文学平民化的进程,对中唐至宋的诗风俗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的制播分离使得电视剧交易市场得以存在。电视剧低俗化是国产电视剧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归责于单个一方的批评并不能改善低俗化的现状。电视剧低俗化是整个流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才能最终推动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日同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60-62
明代中期,诗画融通更为深入和明显。文艺趣味的"俗"化,不仅在小说等通俗文学中表现明显,且在诗画中也有反映。作为此期吴中诗画创作的重要代表唐寅等人的诗画,从题材到形式都呈现出"俗"的特征。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作者的平民化、市民化和诗画流通环节的商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传满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45-48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占据女性文学的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谢霄男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67-74
网络空间存在的低俗化炒作之风,从本质上来看,是由文化失范引致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敢于向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亮剑”事关文化昌盛和国运兴衰。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冲击着人们的伦理底线、加重了人们的道德焦虑、加速了人们的异化程度。这些伦理危机的产生,与信息传播受众缺乏必要的理性自觉意识、注意力诉求者缺少起码的人伦价值底线、网络新闻工作者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相关。为此,有必要采取增强公共理性精神、培养正确价值导向以及建构现代传媒伦理等方式,对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伦理治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上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与现代性--中国流行音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文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6-89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现代性的文化载体.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导向危机和社会生活的庸俗化,"严肃不再"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的缺失,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一种时代精神的丧失,一种终极关怀的灭失.可以看出,"严肃不再"表征了现代性文化价值维度中庸俗化的袭来. 相似文献
18.
刘富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73-77
学术界已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入手,阐明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指出,离开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将会导致神秘主义,而离开学术研究的大众化难以避免形式主义和庸俗化。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历史境遇中,传统人文性的知识生产已悄然改变了自己的"密码",呈现出许多新的机制性症候。近年来文化知识界日渐出现的经典"延异化"、知识传媒化、学术媚俗化,都表明知识生产已被"后现代"重新释义,有待人们正确识读并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游戏和狂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1):51-53
赵本山的戏剧小品是基于东北地方性和地方戏语言的游戏性和狂欢化的语言。故意夸大语言的游戏性,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正是这种语言的游戏性表现出的赵本山小品的独特风格.构成了与其他小品的鲜明区别:这种游戏性语言以一种极大的魔力,牢牢地抓住了他的观众。故意夸大地方性语言的俚俗;故意夸大地方戏语言“套”和“篇”的特点,故意突出东北农民歇后语、包袱和俏皮嗑等语言表现方式.这种独特的游戏性语言使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宣泄的格外的酣畅;而这种游戏性语言又生发出另外戏剧所绝对没有的狂欢化艺术效果——使观看他的观众产生出欢笑、大笑和颠狂的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