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对给定电流的线天线加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导出了在圆柱线天线上实现任意电流分布的一般连续阻抗加载公式,以及相应的输入阻抗表达式,并应用加载公式于特定的行波电流,得出了精确阻容加载公式。根据这种加载,可获得天线上完善的行波电流。而且在确定加载量时,方法简便、直接,对于用天线加载的办法来实现行波电流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以MJ345A型木工带锯机为研究对象,在空载下利用振动分析仪和振动信号采集、处理、分析软件对带锯条的横向振动进行测试及信号采集,通过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自功率谱分析,找出不同条件下锯条振动位移和主振型频率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知:锯轮主轴转速是对锯条横向振动位移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其次为锯条张紧力,皮带张紧力为不明显因素.对带锯条掉齿前后的分析表明:如果测定带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范围在0.56~0.68μm,振动主频率范围在450~465 Hz,则说明锯条已经产生至少2个掉齿,为保证带锯机锯切安全及锯切质量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带锯条;明确了带锯条掉齿前后横向振动位移、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充分合理利用带锯条,防止加工质量严重下降和危害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适时更换锯条提供前期试验基础和判断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3.
针对温度测量中精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IOO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介绍了铂电阻测量温度的原理;设计了四线制铂电阻的接线电路;设计了减弱外界干扰的电路;通过在软件中加入补偿值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且稳定性好。该系统能够实现多数生产场合下的温度测量,操作简易,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4.
针对国产带锯床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锯架设计不合理导致锯条寿命短、锯切精度及效率不迭标、制造成本高等问 题,建立了带锯床锯架力学模型;以某型号锯床为实例,根据锯架力学模型对锯条进行了应力循环分析,建立了锯条的疲 劳分析模型;并以疲劳分析结果作为锯架改进设计的基础,得出了改进后详细的锯架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改进后,带锯 条受力满足疲劳强度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锯条寿命及锯切精度。文中所建立的锯架力学模型适用广泛,具有较高的 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以国内现有的运营列车广播线作为通信信道,采用软、硬件结构与设计,建立以数字语音压缩为基础的列车旅客报警及内部通信系统,确保系统的适应性与工作的稳定可靠性。该系统能在各种情况下,及时响应乘客及乘务人员发出的各种报警信息,以无线寻呼方式立即通知列车三乘人员(乘警、列车长、安检员)及乘务员进行处理;并能在列车任意编组时,组成列车内部通信系统,实现各乘务室相互间的拨号呼叫及话音通信。  相似文献   
26.
采用高低频混合技术的混合矩量法-物理光学法(MoM-PO)分析导体平台上的线天线问题;天线与平台上不规则区域采用MoM分析,平台其他部分用PO方法计算。研究了MoM区的选择对计算精度和内存需求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考虑PO区域单元间互耦的迭代方法,以此改善PO近似带来的计算误差。分析了典型载体平台上线天线问题,研究了载体上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传统MoM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7.
对金刚石线锯制造中的喷覆装置进行了三维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在Euler坐标系中计算气相流场,在Lagrange坐标系下跟踪颗粒运动轨迹,考虑了颗粒之间碰撞,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固相对气相的相互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多数颗粒为锯丝经过喷嘴时喷覆到锯丝上,只有少数经过壁面的碰撞反弹后粘到锯丝上。  相似文献   
28.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的需求必将使网络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与我们家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3类线计算机网络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电缆,它们是智能家居用户相互联系与信息交流的通道.通过对其分析,坚信互联网、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3网融合是信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