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51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战争、自然灾害、不平等条约与世界经济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国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面临就业困难和生活苦境的失业群体心态日益扭曲,被焦虑、苦闷、悲哀、紧张、恐惧、防范意识薄弱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52.
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一位半人半兽的凶神,逐步演变成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神和众仙领袖,而在印度佛教中原本"威猛丈夫"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土后逐步演变成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西王母和观音菩萨形象的演变有着深层的文化根源,是华夏民众贵柔心理使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3.
刘瀑  马国锋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5):76-78,84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通过对长江大学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长江大学学生对体育项目选择过程中的这种从众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体育爱好、缺乏自信、害怕孤独、追求时尚流行是学生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4.
本文欲通过<世说新语>及有关材料的梳理分析,①研究魏晋时期文人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及其在中国文人精神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古代文学的研究摸索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相似文献   
355.
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的原因系统中,犯罪人的主观因素是犯罪个体原因之一,而犯罪欲则是一切故意犯罪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前提。抑制犯罪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要抑制犯罪欲,必须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控制、纠正自身犯罪欲望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犯罪欲望的人,应加强条件预防,从外因上预防犯罪。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特殊群体,加强有效的特殊预防,减少其对社会反复进行危害的可能性。在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罪因,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是把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6.
宋代商人心态探微——婚姻生活和业儒求仕行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商人的婚姻生活是向内的,而业儒求仁行为则是向外的.从这两方面来剖析宋代商人的"自我"和"自卑"两种心态.  相似文献   
357.
审美心理是人的心理的高级形式 ;在产生与形式过程中 ,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规律 ;审美心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以及共同性  相似文献   
358.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 ,商品已经不仅仅是商品 ,更是某种形象的象征 ,当你买进一件商品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你接受了一种观念、一种形象 ,而影视广告是塑造这种商品形象的重要手段。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影视广告与受众心理接受状况 ,既有明显的差异 ,却也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相似文献   
359.
刘梅 《学术交流》2004,(7):132-134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沉浸于情爱市井的表层描述,还是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和命运的密切关注,都是时代和社会造成她苍凉、悲怆心态的反映。通过阅读她的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安排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设置矛盾冲突时,特别是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举止中无不深深地烙印着这一鲜明基调。只有从这一基调出发,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解析她思想和性格的本色,才能更透彻、更深刻地体味她小说作品所蕴涵的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60.
文章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周作人硬气、沉实的精神个性与古越先民强悍好斗的野性、句践兴国雪耻而惨淡经营的稳实作风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围绕周作人的“故乡泛化意识”,探讨了越初民敢于轻舟泛海的海洋心态于其“世界民”意识形成、古越怀疑而非盲从的理性思维方式于其破除传统故乡意识的影响;第三部分则梳理周作人散文平淡而又无法平淡的风格与古越精神中任适自然、追求事功两种对立文化质素并存兼容间的某种内在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