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51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221.
文章采用主因素分析法探讨大学生MP3设计心理评价系统的结构,同时提出了测量大学生MP3设计心理评价的初步量表———大学生MP3随身听设计心理评价因素重要性量表。利用头脑风暴、专家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确认大学生MP3设计心理评价因素81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MP3设计心理评价由18个因素构成,其中核心因素是MP3随身听的象征意义与个性表现的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222.
和谐心理与《论语》相互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中理解和谐心理,用和谐心理的观念解释《论语》开篇"子曰"一则,探索更接近文本原有之意的解读方法,利于更全面认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另一方面,开掘《论语》中丰富的和谐心理思想,作为当代培育和建设心理和谐的资源。和谐心理与《论语》的相互观照是传统经典文本现代解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23.
王桂清 《学术交流》2004,(7):115-118
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中,居首位的"士"与末位的"商"其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后,出现了穷士子与富商联姻的现象。由于科举流通机制的壅滞,导致士子久困场务而使其经济状况日渐困窘,为完成举业,迫切需要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于是便渴望与富室之女偕秦晋之好。富商们为在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跻身官宦之列,以求得政治上的庇护,于是他们把视线投向了极具培养价值的有才学的穷士子身上。而士商联姻的背后体现了他们共同的求官心理。  相似文献   
224.
随着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但由于他们在上学期间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因此在亲情关系上对支持自己上学的亲人产生了负债心理。本文就大学生亲情关系中负债心理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教育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25.
王浩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61-63,53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通过儿女情长,怨离伤别,反映出他爱情的喜悦和伤感,体现其缠绵凄婉的词风。本文拟就梳理纳兰性德爱情词的创作,来窥探其爱情词中包含的对人生别样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26.
岩画在中国北方草原原始社会的媒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雪岩 《阴山学刊》2004,17(5):85-87
对远古先民而言,岩画不仅是一种表达的结果,而且在前文字时代,在视觉联系方式领域中保持着垄断地位。它甚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媒介历史上的最初形迹和可视化形态。它在原始先民的两个沟通领域起媒介作用:巫术———超感官领域建立的思想同构媒介;共时性时空的信息传递承载媒介。  相似文献   
227.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以日常生活叙事、"接地气"的人物和触及心灵的幸福诉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它的幸福言说在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回应中进入了日常意识形态,幸福售卖也获利颇丰,在费斯克所说的两种经济中的流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大众文化的"浅白"之症难以遮蔽,主题开掘并未达到反映现实生活的应有深度。  相似文献   
228.
在对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茶人在茶审美中的经典茶诗词,归纳提炼出“物我观照”、“净静虚明”、“妙悟自然”三种茶审美方法。“物我观照”源于自然的某些物征可以象征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经常的茶事实践中,茶人从茶的清香和内蕴的品质中观照出“茶佳人”、“茶君子”的形象。“净静虚明”发端于道家老子“涤除玄鉴”及“致虚极,守静笃”的悟道理念,在空灵虚静的心境中,即使是最简单不过的茶事活动仍洋溢着诗性之美。“妙悟自然”取材于禅宗、老庄及后来文艺美学理论,指茶人在品茶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凝神遐想,终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29.
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相得益彰,其代表作“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恪守“中庸”之道,体现了“隔”与“不隔”的文化心态。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在闲适、幽默的氛围中描摹人性,匡救世风,他的莎剧译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应,这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形成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倡导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的道德价值,他的莎剧译文传递了“信”、“仁”、“中”、“和”等伦理观念,这种“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弘扬中西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优良特质,促进中外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230.
外部剥夺与内部丧失是大众文化导致大学生心理蜕变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拟以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心理在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发生的急剧变化,并藉此使人们认识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