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31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知识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女性责无旁贷.知识女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的主体作用、参政作用和特殊作用,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她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2.
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翻译研究中,产生了等值翻译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应兼顾各级各层次信息的等值转换。实际上,修辞所传达的丰富内容在译文中的转换不容易处理得当,因而,有些人不愿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影响了译文的效果。本文从美学修辞角度讨论翻译中辞格的等值转换问题及其所体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93.
包法利夫人和曹七巧,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所受的教育不同,但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坎坷、悲哀的结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究其原因,整个社会都忽略甚至漠视了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主体意义和主体地位的存在。  相似文献   
394.
作为当代女诗人中极富个性的一员,海男成为女性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研究亮点。从"个人写作"的立场出发,海男使用独特的、个性化的诗歌语言营造了一个属于女性的诗歌世界。她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先锋性",诗歌创作饱含抗争的力量,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地争取女性的主体地位。诗歌风格女性特征鲜明,诗句字里行间充满矛盾和含混,用女性特有的声音诉说"女人话"。  相似文献   
395.
本文从小说《三代》表现的人物形象入手 ,分析了 2 0世纪 30年代韩民族的性格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6.
第三人称"she(她)"相对于"he(他)"产生得比较晚。"he"和"she"、"man"和"woman"、"他"和"她"在对举时表现为性别上的对立,但有时候"he"、"man"和"他"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用标记理论和女性学的角度解释"她"消失在"他"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女性"长期被剥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以及女性的地位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   
397.
徐辉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39-140
本文探讨与总结了英文隐喻修辞格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98.
随着封建礼教的强化,中国女性的传统模式不断被刻板化,但刻板化的女性模式却与男性审美视角有很大的矛盾。受人性本能与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男子的审美标准并非刻板统一,他们既喜欢性情温柔、举止有礼的妇女,也爱慕长相美丽、体态窈窕的女子;既欣赏多才多艺、聪慧机敏的女性,也渴求风流妩媚、懂得风情的女人;既希望女性缺少个性以服务于家族需要,又盼望女性具有迷人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为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不能满足男子真正的需求,所以中国古代的男子热衷于纳妾养姬、挟娼嫖妓。  相似文献   
399.
宋传奇中塑造的复仇女性形象,感情执着浓烈,复仇行为果决有力,此种精神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宋代理性精神的轨道。然而,偏离是有限度的,女性的复仇,无论是为着爱情、家庭,还是压迫,都没有脱离时代文化意识的束缚,更没有形成与现存制度的对抗。宋传奇作家把她们的行为纳入封建伦理的框架之中进行评价,极力地突出女性复仇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400.
受明清礼教贞节观的影响,该时期拟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烈女形象,依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烈女和变通贞节观下的烈女两种形象,其中传统型烈女形象又可分为夫死殉节型、遇暴即死型等。烈女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观对女子的摧残程度,作为当时社会官方思想、市民心态、女性心理的剪影,烈女形象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