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117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51.
本文着力分析探讨了现代女作家罗淑的小说独特的描写领域和审美风格 ,意在说明罗淑小说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以及它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52.
网络时代促进了玄幻小说的新发展并诞生了网络玄幻小说。网络玄幻小说创作以网络为平台,其文本特征主要呈现为游戏性、臆造性、直白性、反叛性。同时,网络玄幻小说的文本审美特征深受青年读者和广大网民的喜爱,并日渐显现出它不可忽视的网络文化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85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的小说创作观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文体实验的积极延续、写作方式向极端个性化方向更迭、现实主义衍变新貌的不断深化。鉴于这些新的趋向,大陆的小说创作迫切需要重建文学的理想、高张文学“精神抚慰”的功能。重建的可行路径既不是对既定社会政治目标之类共同理念的图解,也不是一门心思猎取别人尚未写到的奇特题材,而是作家和文学编辑家、出版家们潜沉到当下社会生活的低层,去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普通事物身上那些真切自然、新颖感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854.
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创作题材。其写作风格明显地受到了日本私小说创作倾向的影响。在《沉沦》中,我们分明地能看到日本私小说作家佐藤春夫的小说《田园的忧郁》的影子。然而,《沉沦》的“忧郁”缘于郁达夫对祖国孱弱的感触和对国家振兴的渴求;而《田园的忧郁》的“忧郁”,仅仅表露了作者个人人生的无聊,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反省和对民族危亡的忧思。正是在这一点上,《沉沦》突破了《田园的忧郁》的写作意境,实现了主题的变奏。  相似文献   
855.
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承传者。唐代文人受两性审美史的影响,文学创作体现了一种以美善相乐为特征的道德审美形态。在盛唐文人身上,魏晋文人普遍具有的内在紧张和焦虑已消除,仕与隐、玄与儒均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审美心理更加恬静平和。随着城市佛教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审美存在方式——唐代释僧小说出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56.
回望新时期文学30年,审视新时期具有先锋特质的作家作品,发现、发掘先锋小说叙事革命中蕴含的先锋性,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对文学真实观的解构和建构,及其在文学审美品质上的回归,从先锋小说在对“五四”文学革新与审美传统的承继和对先锋后小说创作的影响上,来探寻先锋小说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7.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背景造就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其他时期的小说相比,后现代主义小说有许多独到之处。本文从小说的本质、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体裁、题材、叙事手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8.
纳博科夫小说表达的内容经常与其流亡异域的生活经历和生存形态相关.在创作中,他总是为其主人公设计一条乐观向上的路.他们在寻找回归故国之途中即使遭受重重阻碍,精神几近幻灭,但最终,主人公仍然能够从当下的生存劣境中超脱出来,在精神的国度里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859.
新时期乡土小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后 ,新时代的阳光照在中国广袤的乡村 ,社会的变革引起了新时期乡土作家高晓声、张承志、贾平凹、李锐、韩少功、莫言等的思考 ,历时展现了一组农民现代群像 ,力求从“文化寻根”的视角 ,揭示中华民族的人性美、自然美 ,也启迪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60.
在普遍追求思想 ,追逐深刻的当代 ,曹文轩却关注美感 ,倾心雅致 ,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 ,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 ,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 ,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 ,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 ,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文将通过对曹文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阐释曹文轩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