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117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2.
当下小说的网络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昌 《晋阳学刊》2005,(6):101-104
不管是网络原创作品,还是超文本写作,真正具有网络意义上的"自足性"或云"个性"的网络文学作品贩并不多见.在写作以网络为题材的小说时,作者们的表现方式与角度也迥异其趣.如果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网络只是男女主人公交往的媒介的话,大陆早期的网络题材小说写作却具备别样一种意味.网络爱情小说的缺失十分明显,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比较单一;网络爱情往往要走向现实爱情,纯粹的网络爱情较难发展;网络爱情缩略了时间性维度,而时间的考验、刻骨的相思等等加深爱情感受的东西被缩略后必然会降低爱情的浓度,这也是当下网络爱情小说容易流于肉欲化写作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43.
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在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都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他们的小说均以苛刻的标准过滤传统和现代视域中的人生百相,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其清醒的批判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能够提升文学彰显人性和世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44.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5,25(6):75-78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45.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6.
“脱卸”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脱卸具有审美的中介特性 ,含义包括连接点、转换点 ,指叙事场景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与转折 ,从此情节转入彼情节 ,它是一个中介概念。间接联系是中介概念最本质的特征 ,脱卸具有这种间接联系的特点 ,用于表征上下情节联系的间接性 ,而不是表示某个情节段落的结束。脱卸还具有空间并置的功能。它打破了时间叙事的线性因果关系 ,变循序渐进的历时性叙事为跳跃性的共时性叙事 ,把不同空间场景并置在一起 ,扩大了空间描写的张力。情节改变预定的叙述方向 ,沿着并置所呈现的新的空间轨迹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7.
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具体考察了 3 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 40年代 ,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压倒一切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 ,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 ,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 ,在他 (她 )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皊等  相似文献   
48.
浅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TheColorPurple)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全书由92封书信构成。在小说中,艾丽斯·沃克娴熟运用现代叙述技巧,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但又不局限于第一人称,并从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随着人物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绪与主观体验,从而清晰透视到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本文从《紫色》的叙述技巧和主人公个性的成长两个方面分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9.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3,23(5):71-73
闭塞的环境,简单、古板的教育,使牧师家庭出身的勃朗特姐妹性格内向;这使她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这些都影响到了她们的小说创作,使其有明显的自传性和强烈的主观化色彩。  相似文献   
50.
身体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话语体系,它处在一个永恒的流变当中.同时,两性身体作为一种想象体存在,通过“阅读”能指的身体符号所呈现的活动方式、症状等,便能发现它背后隐含的所指意义以及意义的变迁过程.所以,身体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中建构出来的.新感觉派小说对身体的想象与描写其实是对身体意义的再建构:一方面,这种对身体想象的再建构与五四文本相比体现了由理性追思的个体性向感性享受的公共性的转变轨迹,体现了相对应的身体作为公众话语的特性;另一方面,与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作为革命式公众话语的身体想象相比,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出了作为消费式的公众性话语身体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