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7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105篇 |
理论方法论 | 100篇 |
综合类 | 769篇 |
社会学 | 159篇 |
统计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冯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5):47-5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士下乡",是民国时期知识界颇具影响的运动,对旧中国的乡村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当时,很多博士由于受到爱民报国之心的驱使、乡村衰败现状的刺激和晏阳初人格魅力的感召,纷纷来到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把科技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行"四教三式",密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设立县政研究院,将学术研究与县政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当然,由于战争的影响,"博士下乡"无奈地终止,但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93.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也是总的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抓好交通、通讯建设和农村教育及医疗事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集约化进程;二要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水平,增强反哺力度;三要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意识,并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4.
朱广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20-22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受制于高职院校的“路径依赖”障碍和能力障碍以及企业的参与障碍。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关键是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创新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将地域文化与大学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是未来一个阶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地域文化与大学文化融合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推进地域文化与大学文化有效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6.
黄静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61-63
以对《石壕吏》、《新婚别》、《又呈吴郎》三首诗歌来解读杜甫所塑造的老妪、新娘、寡妇三种类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劳动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在苦难生活中诞生的坚强生命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7.
Decision making theory in general, and mental models in particular, associate judgment and choice. Decision choice follows probability estimates and errors in choice derive mainly from errors in judgment. In the studies reported here we use the Monty Hall dilemma to illustrate that judgment and choice do not always go together, and that such a dissociation can lead to better decision-making. Specific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in certain decision problems, exceeding working memory limitations can actually improve decision choice. We show across four experiments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hoice alternatives forces people to collapse choices together, resulting in better decision-making. While choice performance improves, probability judgments do not change, thus demonstrating an important dissociation between choice and probability judgments. We propose the Collapsing Choice Theory (CCT) which explains how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probability estimation, choice alternatives, judgment, and regret all interact and effect decision quality. 相似文献
98.
浅谈我国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娇娜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4)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和创新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知识经济是人才的创新经济,是人才协作的经济,是人才高效率的经济。科技创新团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中国呼唤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文章重点谈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
村村大学生计划:破解农村人才匮乏问题的重大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1-3
我国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是一个产生并存在了百年的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村村大学生计划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政策环境,进一步开展好此项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李秀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2):31-33
本文从效用的层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状况,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效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