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44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560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3364篇
社会学   114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填词对诗歌句式句数及婉媚风格类型的趋同,而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相关评说则重在分辨诗词体性之异.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在强调词体之独立和本色的同时,也主张通过诗人句法来体现词中的情感力度和壮阔风格;而在演唱风格上则在宋代普遍流行的女音之外,追求声调高逸的男音色彩."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演变在唐宋语境中可以得到准确阐释,并可借此展现宋人词学观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42.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3.
在普遍以“绮彩”、“声律”为重的六朝愉情揣性的诗坛,文人袭用旧调、敷叙旧事(乐题本事)一类的故事乐府缘何屡屡频现,不绝于史。笔者以为,这是文人创作兴趣的转移、儒学传统的倡导、乐府本身的叙事性、六朝诗学思想的浸润和类书编纂的兴盛等综合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44.
唐卡是以表现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布质卷轴画,是藏民族宗教、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赵泰来先生捐赠盐城市博物馆的唐卡在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解读其基本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其利用和进一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5.
希尼诗歌三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默斯·希尼的诗歌生涯经历了三级境界的衍变.1996年出版的诗集SpiritLevel显示出向恬静淡泊的田园诗风之回归,标志着某种哲学理念上的成熟,体现出他对多元共存、求同存异作为解决北爱尔兰政教冲突的唯一途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6.
以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为对象 ,对其富于创新的旋律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着重从独特的旋律陈述方式、附加音的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充分领悟这部作品独特的民族化风格 ,以期对钢琴教学及演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7.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48.
文章首先论述了审美注意的驱动机制 ,进而以中英散文为例解析了审美注意驱动机制在审美客体 (散文文体 )中的表层结构 ,以便揭示文体的另一个层面 ,即审美心理层面。关注文体的审美心理机制将从新的角度揭示文体与诸项双边关系 ,如主体与客体、表现与理解、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复杂联系 ,有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文体  相似文献   
149.
明清时期,受尊古思想和辨体意识的影响,韦应物、柳宗元五古的体裁意义和艺术价值在读者接受视野中得以凸显。因诗学主张及价值观的不同,此期诗家对韦、柳在五古发展史上的"正"与"变"及历史地位存在多样化的解读:或谓其变而不失正,可作为追陶及尚古的门径;或谓其乃六朝余韵,虽不足尽法,然实有妙诣。视角不一的批评和接受,一方面深入阐释了"韦柳体"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确立了韦应物、柳宗元在五言古诗及整个诗歌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0.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论诗性空间由以下三个纬度构成其一,由"体"(体裁之体与风格之体)所展现出来的高远的艺术境界;其二,"法"--植根于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及理论方法,揭示文化根基之深厚;其三,由前两者所铸成的传统文论诗性特征的恒久的生命力.高天厚土水长流,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本土性资源及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