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896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81.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提出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服务系统结构,静态地确定了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服务元素及其价值诉求,进而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分类和解释,探讨了公共服务供给改善的途径,为研究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2.
认识效率就是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即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关于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包括认识主体因素和认识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3.
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钟嵘的《诗品》把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刘桢被列在上品,而且排在王粲之前。这一评价大异于前后的曹丕、曹植、沈约、刘勰、萧纲等人,显示出极其个人化的评价。就钟嵘而言,如此看重刘桢,与他对《国风》一脉的尊崇,对五言诗的重视,对风骨、气等关学风格的偏向有关。因为刘桢源于《国风》,五言诗写得尤好,且诗歌慷慨多气。不过钟嵘将刘桢排在建安之首的看法并没有被后来的文学史所采纳。这主要是因为风骨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标举的风格,后来人并不以之为诗歌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再者,将刘桢视作建安之首,只是钟嵘一家之言。由于刘勰在文论史上的崇高地位,他视王粲为七子之首,更决定了文学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4.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找出犍陀罗艺术元素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嬗变与重建,考察克孜尔石窟在艺术汇流中的抉择,明确犍陀罗艺术的地位,并探讨图像转变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最后,对犍陀罗艺术元素传入龟兹的路线和方式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5.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他的学说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地理学说和五德终始学说,他的思想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6.
《金山》是海外华人作家张翎的巅峰之作,对《金山》的研究当下研究者大多集中于小说的家族叙事、华人苦难、碉楼意象的探讨。本文独辟新径,将研究视野投注于《金山》小说中的印第安元素。笔者通过解读小说中的诸多印第安元素,尤其是印第安女子与白种/黄种男子的爱情,认为小说《金山》潜意识中关照和反思了后殖民文化语境下与外种族男性恋爱生子的印第安女性的生存境遇。面对她们何去何从的困惑,张翎悲唱了一曲印第安传统文化失落、印第安女性被迫流放的挽歌。  相似文献   
187.
通过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进行阐释,结合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指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相似文献   
188.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9.
在当下刑法学界关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论争中,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因其富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的构造深受追捧。但其能否成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重构的基石和核心,亟待司法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0.
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改变的同时,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革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表现在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手段的非强制性、方法的多样性、接受的无意识性以及效果的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角度来看,都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其最终实现还需运用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只有将显性和隐性教育合理结合,才能实现高效高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