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百年石龙坝石碑所承载的内容是厚重的,从中可感悟到当年在中国民族工业与西方列强利益的博弈过程中,中国人自办民族工业的历史心性。石碑正是百年前石龙坝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体现。这种石刻记忆不仅具有延续性,而且是一种意义制造,是第一代水电工业的开创者在国家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定位集体和个体的历史和文化身份的表现,并会随着世代更迭而传承。  相似文献   
2.
张岱晚年所著《於越有明三不朽图赞》,以图像加赞辞的形式,辑录了绍兴有明一代先贤的事迹,汇成人物传记式圣贤画谱.鲁迅家藏该著作珍本,曾于1912、1913年两次补绘插图,补足跋语,周建人抄录赞文,鲁迅又两次购藏此书三册,以表达对绍兴先贤和文学前辈的敬意.本文是学界首次整理鲁迅补录手迹,赏析鲁迅唯一存世手绘圣贤人物画像,基于"三不朽"的儒教内涵,赞文体裁的文学性,鲁迅对张岱文章史著风格的传承,勾连"反圣贤"的白话小说《阿Q正传》,于此个案回溯流转的文脉深处,论证所谓"沉默期"鲁迅钞校古籍与新文学创作之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琴 《中州学刊》2008,(3):239-241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是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我们从成语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言语观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则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卫总 《中国学术》2001,3(2):41-66
有关晚明文学与当时尊情风气之关系,学界的论述已有不少。本文则试图审视“情”这一概念是如何被当时的一些小说作者挪用去为其作品中的同性恋唱赞歌的。著名作家冯梦龙(1574—1646年)曾经提出,除了被普遍接受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而外,“情”应该被视为第四项不朽。不过,在这里,“情”指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明清易代之际的大学者张岱,一生以气节自重.他避居深山,以著史寄托故国之思,实现经世抱负.其史学著作在选取人物时,推重德行,不以成败论英雄,甘为小人物立传,并本着"事必求真"的原则,力纠"为尊者讳"之偏失.张岱的行为操守及史著修撰是对"三不朽"思想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传统知识分子代表的徐士銮,深受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其一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操守;在中国近代化变革的过程中,他本欲积极进取、立功名世,却缺乏济世救国之良方,最终不得不选择壮年隐退、立言著述的人生道路。徐氏的人生悲剧,彰显出传统思想文化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7.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宣扬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观念的反映,是对“三不朽”的价值观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9.
田澍 《社区》2012,(29):19-20
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中既能建立卓著功勋,又能创立不朽学术者。并不多见。王守仁就是这样一位体现儒家最高政治境界即“内圣外王”的文武全才。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将其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姚剧《王阳明》塑造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真三不朽”的圣贤形象,王阳明一生为社稷和黎民百姓立德、立功、立言,并将三者有机地统一在“致良知”的人生境界中.姚剧《王阳明》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坎坷和美好的一生,性格鲜明,气势恢弘,成功地塑造了一代完人的形象,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