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具备了形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从政治思想关系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阶级;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可能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72.
关于阶级关系中的矛盾位置的理论 有关阶级关系中的矛盾位置的理论的一般纲要最先于1976年发表在《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上,后来又在一系列其他出版物中得到了详细阐明。①基本论点是围绕一个有关生产中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所做的分析而展开的。每一个维度都涉及了一个与生产中的某种特定资源相关的统治和被统治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7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个根基 ,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三个基础。这三个战略基础是一个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整体 ,其中经济基础是这个整体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这三个战略基础的建设  相似文献   
97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我们在扎实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以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相似文献   
975.
全球阶级和跨国国家问题是近年来全球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学者威廉·罗宾逊的《全球资本主义》一书,在依据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全球阶级和跨国国家的理论,尽管其中一些观点还不够透彻,但对我们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阶级斗争和国家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晖临  潘毅 《社会》2014,34(4):1-24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977.
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深刻阐述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一论断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从正确观念的树立、牢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78.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受到"无阶级的神话"的质疑与挑战。而考量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关键在于对人与人之间物质联系的考察,即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整体考察。马克思不仅着眼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这一客观事实,而且包含着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所生成的"意义",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之所以与交往、价值、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联系起来,是因为个人是以阶级的身份而存在的。阶级这一概念呈现出的正是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述行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思考阶级身份属性时的一个关键术语。他认为,阶级身份生产和维持其自身的秘密机制是话语述行。言说者拥有足够的符号资本以及言说内容的客观性是其成功述行的恰切条件,而阶级身份属性合法化并最终自然化是述行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980.
依照马克思的看法,表现形式必须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本身;表现形式不断发展最终构成了统治人们生活的抽象形式并获得了永恒性的外观。反观德波在论及景象时无疑承接了表现这个概念。马克思指认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被德波再次颠倒,即将物推导到外观形象的层面。景象自身构建了一个伪世界,人们在其中以奴为主,德波对此批判与变革的方案最终求助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实践,这显然是过分夸大了从占有到显现的过程,从而否定了当今社会依然需要从资本—阶级的关联来建构革命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