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了儒家固有的理性和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352.
在小说文体诸要素之中,"人物"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小说"情节"的展开必须依托人物,复杂的情节则需要众多彼此关联的人物联合演绎才能向前推进;小说"语言"的体制和风格,也受制于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情感状态。此外,小说人物身上往往还凝结着作家的独特匠心及精神寄托,折射出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甚至当小说人物被塑造出来之后,他们也随之产生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因此,无论对于作家还是读者来说,小说人物都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系;人物研究也成为小说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小说人物的艺术设置、性格特征、模式类型、美学价值、文学功能、文体意义及文化意蕴等诸多层面,存在颇为宽广的学术空间。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研究的内容与意义,亦大体如此。不过,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编撰方式和文体特点,皆与西方小说或中国现当代小说存在一定差异,故其人物及其研究也呈现出若干独特之处: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题材,具有鲜明的辑采或改编前人文献的传统,故其小说人物的本事化、模式化及类型化的倾向较为突出;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队伍包括文人士子、书坊编辑及说唱艺人等类,其文学水平、审美趣味和写作动机差别较大,故塑造人物的方法与效果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353.
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显然受楚骚传统的熏陶.具体到作品本身,狐仙是一个重要的扭结点.蒲松龄努力打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写作中的释放模式和放纵模式,独出机杼地创造了狐仙的文人意象模式.  相似文献   
354.
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出发,将其与清代实际的诉讼判词做出相应的比较,从而考察<聊斋志异>中判词的实质及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比较,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在性质方面与清代实际诉讼判词有着本质的分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是以拟判的形式、文学性的实质,帮助作者实现了其小说作品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55.
《左传》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在叙事方面取得卓著成就。《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为后世小说所借鉴,《聊斋志异》就继承了《左传》以因果逻辑来谋篇布局的叙述结构,重视叙述故事的始末由来。《聊斋》还继承了《左传》想象、虚构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356.
本文作者自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偏重文学事实的考证和文本结构的解析。由此研究《聊斋志异》 ,在深知蒲松龄的生活事迹的基础上 ,解开了《聊斋志异》创作的特征 :宗教迷信的故事模式转化为观照现实世界、抒写人生苦乐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57.
《聊斋志异》的浪漫主义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弥漫于整部作品之中;幽冥仙境、异类世界是高度的社会化、人间化了的:狐鬼形象是人格化了的;幻想、想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结合在一起,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因此,《聊斋志异》的浪漫主义是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是作品的内容,而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58.
彭利芝 《船山学刊》2004,(4):151-154
蒲松龄一生交友甚广,其诗文以及《聊斋志异》有多篇涉及交友。他将“友”这一人伦推崇备至,认为人应择人而友,为友须讲究信用、笃于友情、急友所难、敢于诤言。  相似文献   
359.
蒲松龄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布衣终身的作家。他充分了解农民的思想,广泛反映农民生活,有强烈的为农民创作的意识。他的思想情怀及其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农民情结。  相似文献   
36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了三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即冥界、人界和仙界,其中以神仙、道士为主角的仙道题材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者以神仙世界作参照,借仙人的超凡脱俗、仙术的神奇怪诞、仙境的自由美好来劝善惩恶、警世砭俗,以寄寓作者愤世、劝世、救世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