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85篇
  免费   1863篇
  国内免费   619篇
管理学   4375篇
劳动科学   704篇
民族学   1671篇
人才学   1405篇
人口学   239篇
丛书文集   16657篇
理论方法论   3773篇
综合类   46324篇
社会学   9032篇
统计学   887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279篇
  2022年   1163篇
  2021年   1670篇
  2020年   1779篇
  2019年   1511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1319篇
  2016年   1612篇
  2015年   2743篇
  2014年   6156篇
  2013年   4678篇
  2012年   5019篇
  2011年   7558篇
  2010年   7959篇
  2009年   7672篇
  2008年   6647篇
  2007年   4769篇
  2006年   4153篇
  2005年   3051篇
  2004年   3172篇
  2003年   2576篇
  2002年   2122篇
  2001年   1772篇
  2000年   1234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边缘化的印第安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美国社会的伦理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本土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在小说《自由的恶作剧者》中揭露了美国"主流即正义"这一讽刺的伦理现状。主流边缘的伦理差异及主流白人群体的伦理倒退使得印第安人深受创伤、深陷伦理困境。从印第安恶作剧者的反抗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群体只有通过对本土印第安文化的坚守才能实现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994.
欧茨的小说《奇境》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处于历史变迁中的男性荒原般的精神状态,深入男性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压抑、绝望,探寻了男性的内心孤独、抑郁、精神空虚、自我异化的生存困境。小说中对男性精神生态的刻画,说明当时美国社会的不良现象给人们生存造成的混乱局面和心理问题,也体现出欧茨对人的关注,对人精神的关切,对男性无奈处境的怜悯。  相似文献   
995.
《四库提要》批评瞿佑《归田诗话》见解浅陋、考证粗疏,如以"搥碎黄鹤楼"作李白语,以《望夫石诗》为陈克作,无视杜诗"血污游魂"句等.今经考辨知,上述诸说均难以立足,"搥碎黄鹤楼"存于李白集中,《望夫石诗》作者宋人已有错,"血污游魂"实乃瞿佑照录《苕溪渔隐丛话》.此外,《归田诗话》虽不以考证为主,但也充分认识到了考证的重要性,《四库提要》对《归田诗话》保存文献的功绩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996.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顾祖禹认为,人类的历史活动一定是在具体的地域中展开的.对于人类的政治活动与军事活动而言,地利是重要的凭借.故在选择都城时,必须重视地利问题.他认为,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具体的地利也不断变化.地利也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发挥其作用.如何利用地利,让其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出来,这需要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正确,则地利可以得到发挥,反之,则可以导致地利的不存."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无于亡."在历史的发展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而都城的设置,作为王朝的重大政治举措,都与当时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局面息息相关,所以"审天下大势"就是必须的.他综合各地的形胜并结合历史讨论,从而肯定了"建都之地,关中为上,洛阳次之,燕都又次之"的主张.  相似文献   
997.
998.
江苏“随园菜”与北京“谭家菜”、山东“孔府菜”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官府菜,其中的“随园菜”得名于江苏历史名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袁枚的饮食文化著作《随园食单》。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随园食单》中菜品名称的音节数目、组成结构、命名特点等,以挖掘江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99.
1909年北京学界于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是早期敦煌学史上的一桩标志性事件,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订。根据新公布的《江瀚日记》影印本,可确认公宴时间为1909年10月4日,另外此次公宴的参会人员有18人,包括王国维,此日记为考察王国维与早期敦煌学之间的学术因缘提供了珍贵史料。此次公宴原本具有双重意图,既有对外联络西方学者、推动敦煌文献刊布的目的,也有对内促成学部、京师大学堂的主事官员同意购买、保存劫余敦煌写卷的用意。  相似文献   
1000.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认为,“冷战”结束后,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因为自此形成的“新世界秩序”“债务国家”是导致存在“人权祸害”的原因。为了解决人权问题,德里达将希望寄予建立一种“新国际”,但直至目前为止,“人权祸害”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之后,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减轻一些“人权祸害”的,因为构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使德里达憧憬的“新国际”成为现实、实体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