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64篇 |
社会学 | 9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坤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8-82
如果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50年来范式的转换作一番动态考察,就会发现当代文艺理论经历了三次重大理论范式的演变。第一次是出现在五、六十年代的政治社会学一元理论,在与政治的互动中,它同政治一样具有无限的权势;第二次是在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多元理论,促使文艺理论由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演化;第三次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多元互补的趋向,标志着文艺理论向当代形态不断增殖和提升。 相似文献
7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用一元训练理论的一些观点,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便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
志贺直哉强调艺术性,其作品被视为缺少时代性和现实性,但作为同时代里诞生的古典,却保持着卓越的文学地位.志贺的作品脱离通俗趣味,其诗化精神赢得芥川龙之介的尊崇.本文依据志贺的著名随笔<创作余谈>,选出志贺的一篇精品<赤西蛎太>,对其艺术性内质加以深层探究,并论述<赤西蛎太>问世后,随着文学潮流的变化,被改编成电影和歌舞伎后展示的新貌. 相似文献
74.
“一元钱买最新款手机”、“一折价格买苹果笔记本”、“一元钱,可以买到手机、宝马、甚至几十万的房子”……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交易在“秒杀”出现后都变成了可能。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秒杀”就开始在各个购物网站中是起。价值几百上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档商品只要1/10甚至更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使得大量的网络买家为之疯狂,网络商家的人气也随之高涨。随着“秒杀”营销的成功,一些网络商家“秒杀”营销的噱头也越来越大。何为“秒杀”营销?网络商家应该如何用好这把营销利剑? 相似文献
75.
本文详细探讨了《周易》中的政治思想的矛盾性与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 ,《易传》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专制的理论基础 ,而与《易经》的先天平等思想有重大冲突 ,这是中国政治传统文化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76.
汪春枝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
本文主要讨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通过举例,归纳出了四类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77.
武高寿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运用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与列宁关于“抓住特殊环节掌握整个链条”的方法论原则来诠释“关键”概念的内涵,应该得出“关键”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面对宏观的、综合的、具有网络结构的巨系统,找关键、抓关键的思维方式未必适宜 相似文献
78.
79.
环境权是环境法律体系的基石性权利,探讨环境权入典问题是我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权利需求的重要使命。环境权入典的基本理路,应在检视已有环境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权利束的分析框架,将环境权视为一种囊括多种具体权利类型在内的权利集合。阐明环境元权利束下,环境权实体性、程序性及救济性规定的相关内容,明确环境权入典具备的价值意蕴与现实基础。我国环境权入典实施路径,应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入典模式,同时与环境法典“总则—分编”的编纂体例相结合,采用“一元多层”的入典路径,在总则编中明确一般性环境权,将环境权实体性规定、程序性规定以及救济性规定有机融贯于环境法典的四大分编之中。 相似文献
80.
谢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0-15
“法不容情”这种情法二分、情法对立的思维定势,对于法律至上、以法为教的法治思维始终是一种阻遏因素。为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用法4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法治思维体系中情法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坚守情法一元的理想法治观。认为:说“法不容情”,这只是一种缺乏法治思维的命题。在法治思维中,情理和法理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推进法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们日常交往的情理中寻找法律的规定性,即以生活的规定性决定法律的规定性,并反过来用法律的规定性指导、调整和规范日常生活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