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陶渊明刚归田时的家境与意绪尚有“事功”之愿的分析 ,进一步论证了《咏贫士》诗旨  相似文献   
22.
欧阳修在批判佛道生死观、继承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认为“修身”是“施事”和“见言”的前提和根本;世人又常存“施事”和“见言”难以得兼的尴尬和困惑。欧阳修以一个文学家的眼光,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见言”对于世人实现生命之不朽的重要作用,因而高扬文章之于主体的生命意义,这是欧阳修生死观最明显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3.
丁纪 《天府新论》2021,(2):22-35
以德、以功、以言,禹皆所谓不朽者也。然围绕禹之一身,有许多自相“矛盾”或“悖反”处,如鲧堙禹导、鲧殛禹用、公天下之禅让与家天下之世继,又如较之于舜之窃负而逃、较之于颜子之居陋巷、较之于尧舜“性之”与汤武“反之”,皆使人觉其理解为难,凡此实又准确把握儒家义理之关键与机会也。孔子曰“吾无间然”,孟子曰“易地皆然”,惟由此,禹之所以为禹者乃可得而见之。  相似文献   
24.
清代徽州大儒汪绂学宗朱子、著述等身,追求"不朽"是其人生理想。但汪绂生前声名不显,在其死后,弟子余元遴曾多次向朝廷进献汪绂遗书,希望使其人列国史、使其书入《四库》,其间虽经波折,但最终得到安徽学政朱筠的表彰:朱筠为汪绂撰写《墓表》,从祀汪绂于紫阳书院,并应允誊录汪绂遗书进呈四库全书馆。但经考察,朱筠并未将汪绂遗书进呈四库全书馆,《四库全书》所收汪绂《参〈读礼志疑〉》为翰林院编修励守谦所献。正是由于汪绂自身坚定的学术理想、余元遴献书的不懈坚持、徽州乡绅士子的鼎力帮助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表彰等多方面的合力,才最终使汪绂这样一位底层学者得以在地方志、国史、学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最终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朽"理想。  相似文献   
25.
张岱卒考辨     
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对张岱六十余岁卒、七十余岁卒、九十三岁卒等旧说提出了诘难,而以作者<琯朗乞巧录>手稿及<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诸叙,细加推论,考证其卒年为1680年.  相似文献   
26.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2,2(2):47-53
人文宗教是中国宗教独异于世界诸大宗教的基本特点。儒教即一种以人文世界和伦理道德为信仰中心的人文宗教 ,或一种以圣贤为中心形象的哲人宗教。三不朽论代表了中国圣贤型人文宗教的精神传统。胡适的社会不朽论新信仰 ,对三不朽论作了社会转化的现代阐释 ,旨在使其适应后儒教时代的现代公民社会。胡适的新信仰可谓中国思想传统之现代转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7.
三不朽"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自此以后,"三不朽"逐渐成为儒家思想中精华之一部分,成为诗人们的终极价值目标,建安时期也不例外。而考察于三曹七子则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三不朽"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侧重是有所不同的。这对于考察建安文学的个性特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企业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企业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在建构企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特别是儒家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思想。儒家"三不朽"思想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包括对德、功、言的内容的转化,对三者次序的转化,以及与制度建设的结合。  相似文献   
29.
春秋时期,叔孙豹提出"三不朽"(立德不朽、立功不朽、立言不朽)说。"三不朽"中之"立言不朽",实为"立德言不朽"。"立言不朽"与"立德不朽"并不重复。"立言不朽"之实践主体为普通大夫,"德言"指对德行的内在化、思想化表述;"立德不朽"之实践主体为国家、人君及执政者,"德"指对国家、政权有巩固作用的政治行为。"立言不朽"一定程度上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30.
司马迁文学批评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文学批评思想十分丰富,除了发愤著书、以诗论赋、以诗论骚等内容外,还颠覆了传统的"三不朽"观念,抬高著述立言的地位;较早对作品风格与作家之间关系展开探讨,其观点为"文如其人"之先声;以孔子"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为记事性著述辩护,指出其文体性优点,抬高其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单纯记事的否定;司马迁文学批评思想中有很多观点来自《易传》,本文对此也作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