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92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65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1446篇
社会学   389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五篇.继《人间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阐明"因应外境,间世保身"之后,《德充符》对强化君主专制的孔子正面强攻,与宗法伦理全面交锋,阐明"因循内德,忘形葆德"之旨.作者运用结构分析法,破译了庄子晦藏于寓言人名"伯昏"仲尼"叔山"常季"中的"伯-仲-叔-季"密码,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庄学"葆德"奥义.  相似文献   
32.
郭羽楠 《理论界》2023,(9):37-43
在《论语》中,“信”包括展现在人伦生活中的个人品质与展现在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品质两层含义,二者在后世分化出两种阐释“信”的思想脉络:思孟一系关注“信”的内在根据,通过与“诚”的勾连,实现形上的提升;荀子和公羊家则强调“信”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指出“信”是建构秩序最基本的根据。前者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信”的内涵的认识,但它遮蔽了“信”在政治实践中的意义,降低了“信”的重要性,影响了对经典的解释。厘清两个阐释脉络有助于更为整全地把握“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激发在古典思想内部唤醒“信”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33.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始终以孝慈精神为形上依据。孝慈精神作为形上依据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是拥有可靠的形成基础,二是适应传统的社会结构,三是蕴含稳定的利益实现机制,四是关涉现实与超越的统一,五是它外化所形成之道德规范切实有效。鉴于家庭结构、价值传承相一致,孝慈精神也理应成为中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形上依据。只不过,孝慈精神须经历一个现代化过程,被赋予现代的内容,以适应改变了的社会与家庭。孝慈精神现代化,不仅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的特点,而且还须顾及其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孝慈精神现代化是孝慈精神全方位的现代化,且现代化的孝慈精神应具有亲子人格的平等性、权利义务的双向性、亲子交流的情感性、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相互忍让的宽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4.
上博楚简《内礼》与《曾子》十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竹简《内礼》的面世,表明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确为先秦文献。比较《内礼》与《曾子》,可为考察《曾子》一书的编订、流传情况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5.
二百五相     
这是一句贬义性俚语,讽刺别人思想呆笨,以及相貌丑陋,言行失范的人格和相导。相即表示人的形象,这二百五的数字却有它的含义和来历。民间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是2反5的原形演变过来。温州方言将反字含作摆,即反面,背面之意,由此简单地理解为将2字反过来便成为5的相。但另一种解释却涉及历史上一段经典的案例。  相似文献   
36.
"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管理学知识;"元管理学"研究管理学知识的性质、来源和产生的机制,以及对管理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元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予以"时间上在先"和"逻辑上在先"之辩证关系的探究不失为一种研究"元管理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现行《刑事诉讼法》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公民权利并重的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基本权利作了具体规定,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律师充分帮助权及被害人获得完整律师帮助权和上诉权方面分析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对《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8.
提出一种基于De Bruijn图的新型三维片上网络架构方式,利用De Bruijn图直径短、路由简单及容错等特性,实现三维片上网络水平面网络和虚平面网络相结合的分层架构与容错路由算法。利用仿真,在均匀流量和热点流量模型下将该架构与传统架构进行仿真与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的3D_Mesh、XNoTs等架构相比,基于De Bruijn图的三维片上网络架构方式具有较小的网络平均延时与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9.
《新少年》2011,(9):4-4
印度妇女,不分老幼,都在额头正中点一个红点。这红点称为吉祥痣。  相似文献   
40.
申端锋 《江海学刊》2007,(4):121-125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