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59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397篇 |
社会学 | 51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71.
不可观测经济对GDP核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观测经济(NOE,Non-ObservedEconomy),包括非法的、地下的、非正规的或其他被统计体系所遗漏的生产活动。长期以来对这部力经济活动缺乏深入研究,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术语,称之为隐藏经济、地下经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影子经济、黑市经济,等等。要想对宏观经济运行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不可观测经济活动的核算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经济运行处于转型时期,对不可观测经济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不可观测经济的概念 根据SNA93 对国民经济核算生产范围的界定,不可观测经济作为生产活动表现为以… 相似文献
672.
合理性问题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迄今仍然如是.但当合理性问题参照当代思想家,特别是参照哈贝马斯的思想而被大量讨论的,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维度对合理性的著述却为数甚少,为了弄清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有人或许会推测是伽达默尔自己从未有任何文字明确讨论过合理的话题,就如同他在其研究中那种明显的方法论倾向和一种对传统认识论话题,如对合理性的关注不相称一样。但在下文中我希望能表明,在当代关于合理性问题的阐论中,伽达默尔对此的潜在贡献不必要地被忽略了,即是说,我将致力于表明,与似乎是我们假定的东西恰好相反,伽达… 相似文献
673.
一类宏观经济不失平衡的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绘出了一类宏观经济模型,并给出了模型中的经济系统不失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74.
薛瑞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系作者据其《乐章集笺注》前言第一部分之第三问题扩写而成。文从析《镇江府志》之真伪入手,考其王安礼葬柳永之说不可信,由此推断柳永卒于皇五年(1053)亦误,并考出嘉桔三年(1058)柳尚写词赠刘敞,柳之卒年最早当在此后求之。 相似文献
675.
676.
677.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战略储备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球性资源危机的大环境下,面对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国家统一管理下的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解决我国战略资源紧缺、资源供需缺口大,以及优势资源大量廉价流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就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展开讨论,结合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之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8.
《天津社会科学》2016,(6)
显现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泽尔建构的当代美学新维度。显现美学将美学的重心转移到审美活动中的显现上,认为审美感知所关注的是审美对象同时以及暂时的出场方式、此时与此地的当下性。这种关注同时也是对人自身当下的关注。审美当下并不是一个可度量的最小时间,它是对时空在场的觉悟,在审美过程中,许多超出当下的事物也被当下化了。这意味着,审美活动所遭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可规定性。这种不可规定性是本质性的,源于各种显象之间由于交叉、重叠、互渗造成的空间上的多样性和时间上的暂时性。审美对象总是以自身的呈现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呈现某物,这就造成了审美对象本质上的不透明性,这也是艺术作品的典型特征。艺术作品总是通过自身当下的显现,让某物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79.
"1 1≠2"的系统整合原理揭示了自然界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基于系统整合原理,我们可以给出生产力的科学定义,并得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的结论。因此,经典政治经济学中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列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等基本论述是不能成立的;改革开放中,将计划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解释为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是"姓资姓社"争论存在的理论基础。由系统整合原理可以推断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这一基本命题,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人类认识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限度;而在实践层面,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地位,从而揭示出,改革开放中的"姓资姓社"争论,在科学理性层面,是一个不需争论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680.
"性"既意味着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的反省,亦意味着对此四"心"可许以"善"而其足以将人与禽兽从始源处予以区别这一点的觉悟。"仁"、"人"之"圣"境不断地超出经验的个人的修德状况或修德的经验个人,不懈地跃向更高的境界,它既构成衡量经验的个人究竟达到了何种修德程度的最后准矱,亦构成吸引经验的个人修养"仁"德以不懈提升人格的最高理想;这个最后的准矱、最高的理想就其圆满到没有丝毫偏差的境地而赋有形而上的高卓品格来说,即是所谓神圣之"天"或"天道"。"仁"、"人"、"性"、"天"或"天道"皆属实践范畴,其韵致非以真生命投入者将无缘照面,其胜义非生命陶滤到至纯至正至卓之境地者将难以尽识。不过,在直言不堪其任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孔子不曾将其对"仁"、"人"、"性"、"天"或"天道"的悟识以某种间接的方式诲示弟子、时人,此即"近取譬"、范本引导与"生命化"的讲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