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的边缘,这一残酷的现实促使孙中山走上了挽救祖国危亡的革命道路,其中反对帝国主义和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其革命斗争的重要部分,但是孙中山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32.
薛福成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套在中国人民脖子上的枷锁。作为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的薛福成 ,主张修改不平等条约 ,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33.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社会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又历经干辛万苦,纵观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由于封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中国人民跌进了苦难的深渊,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在中国大地肆无忌惮,烧杀掠夺。武力威胁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辱国丧权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赔偿巨款,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34.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35.
黎瑛 《百色学院学报》2005,18(4):130-132
北京大学郭卫东教授的专著<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弥补了<南京条约>中诸多模糊不清或议而未决的缺憾,推进了不平等条约制度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以小见大,思路开阔;新见迭出,创获甚多.  相似文献   
36.
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18世纪,不平等条约概念曾经为西方国际法的经典作家们所讨论,但是在19世纪被遗忘。20世纪以后不平等条约概念的复活,是从中国开始的。1906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在深刻理解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弘扬,带动了中国人使用不平等条约概念。不平等条约概念真正在中国广泛使用,是在国民革命兴起的过程中,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了致为关键的作用。不平等条约概念是孙中山留给20世纪中国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37.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津,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其独特性.天津自1404年建卫600余年来,作为北京的门户,依托"南粮北调"的漕运中枢发展起来.到了近代,特别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被迫开埠,到1902年天津老城外建成了九国租界,其租界地面积是老城面积的八倍之多.  相似文献   
38.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社会舆论纷纷认为"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是惨案发生的根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借助五卅运动迅速成为时代强音,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大致梳理当时的舆论可以发现,时人时此议论纷纷,看法并不一致,人们在当时就开始了对这一口号的反思.  相似文献   
39.
民国时期,南北政府对峙,各派政治力量在诸多领域频繁互动。受中共废约主张与北京政府废约外交的影响,南方政府及时转变了对列强及不平等条约的态度,积极充当民众反帝运动的领导者,使自身在废约运动中取得了较大成功。同时,也对其他政治力量尤其是北京政府的废约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各派政治力量相互牵制、相互促进,从根本上推动着当时中国反帝废约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