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高侠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6-89
作为文革的亲历者,穿越30多年的时空距离,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接地带,旅美作家严歌苓凭借《白蛇》等作品,从童年及女性主义视角对文革作另类反观,对非常时代里的幽僻人性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深入探察,着力揭示出一个时代的隐痛。 相似文献
13.
《赴宴者》是严歌苓的首部英文长篇力作,在美国出版之初,就立刻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并获得文学奖项。它虽然是以男主人公的荒诞宴会虫经历展开故事情节的,但作为配角的女性悲剧形象,却饱含了作者对女性主义和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度思考。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赴宴者》中四位女性悲剧形象,挖掘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其达到更深层次理解严歌苓对女性性别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演变轨迹是从作家-编辑式的文学生产模式向导演-作家式的文化生产模式位移。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路遥,虽然在其成长中,不乏编辑对他的帮助与提高,但他既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也一直掌握着创作的主动权。后者的代表人物是刘震云、严歌苓,他们在为导演写作的过程中已让文学丧失了自主性,从而也让其作品呈现出电影小说的特征。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的时代信号,也潜藏着纯文学生产向大众文化生产演变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15-20
美国华人文学由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两大部分组成。文章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的创作为例,对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的呈现形态、各自特点和价值成就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是著名的“多产多奖”旅美作家,近日,根据她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由她的另一部小说《小姨多鹤》改编的电视剧正在大连拍摄。也十分值得期待。再往前追溯,她编剧、张艾嘉执导的电影《少女小渔》曾获“亚太地区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奖”.与陈冲合作的电影《天浴》获台湾金马奖7项大奖,为陈凯歌编剧的电影《梅兰芳》也大获好评。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人格,但当这种人格追求与民族集体的强大震慑力合而为一时便可能成为控制自我的他者,严重影响人的自然发展。为了展现这一点,严歌苓的小说《人寰》巧妙地设计了我和一名缺席的心理医生的对话,通过我病态的独白和自由的联想叙述了我爸爸和贺叔叔之间因报恩而引起的复杂故事,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将文革对人性的伤害挖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刘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所有地域性分支里面,美华文学是绽放异域的一朵奇葩.而於梨华与严歌苓,是两位具有文学发展标示性意义的美华女性作家,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她们始终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执着于文学追求."敌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体现着作家在文化心理、美学视角和文学书写等层面的诸多变化.在这层层嬗变的背后,既可以见出作家文化心理和创作心态嬗变的因素,亦可以考察海外华人现实生存处境的演化以及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乃至融合的历史与现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罗列作家严歌苓的若干存在编码,把它们作为进入她的小说世界的钥匙,对严歌苓的精神特质作出整体把握与论说。作者重新梳理了严歌苓论题中常见的诸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弱者、雌性,弱者的强大、雌性的包容等,将这一讨论整合为弱者·底层·民间的编码序列,将之归结为严歌苓的精神源流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一脉。作者还开创性地提出了荒谬感·魔幻感的观点,认为它们是严歌苓体味、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其文本的重要美学特征。论文还采用寄居者·局外人的视角,对作家爱情观的历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