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旅美作家严歌苓热衷于书写中国大陆的"文革经验"。这些小说在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之间建构了其独特的"文革"叙事空间,并塑造了此一空间下生存着的女性群体。这样的写作姿态彰显了离散作家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追寻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72.
庄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7-39,47
作为北美地区最具实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之一,严歌苓凭借其细腻的笔触位居文坛。严歌苓在创作中,以女性的敏感触角探究了爱情,挖掘了人性,对爱进行了力透纸背的书写,成就了一段段佳缘,也唱出了一首首悲歌。动荡的乱世、艰辛的寄居者身份、命运的不确定,三大成因交织在一起,铸成了爱情的悲剧。在爱情绚烂盛开的背后,却是点点泪痕。 相似文献
7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0-132
严歌苓以西方价值观重新看待中国的革命史,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塑造出富有人性深度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在沧桑、厚重的历史中卑微而顽强地生活的一群。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忍受着命运的残酷作弄,表现出女性生存的艰难和身份的卑微。但女性的卑微并不表明她们是生活的弱者,严歌苓同时也写出了女性在巨大的生存困境下表现出的坚忍与顽强。 相似文献
7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
在北美华文文坛中,严歌苓是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移民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是审视着人性变迁,展示着人性的魅力,呈现出人性的力量。严歌苓作品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是身处极致环境中的弱女子,但是她们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诠释着严歌苓对女性的解读。严歌苓的小说中,将女性与民族、文化等联系在一起,并被审视与书写,将女性最纯粹的内心展示出来。本文就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叙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7):14-15
严歌苓在创作过程中不时流露出自己对于社会历史的思考,其思想内涵与独特的创作正是紧密相连的。在小说《陆犯焉识》中,作者通过我的记录,将陆焉识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以交错的叙事时间,刻画了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运用留白的手法对历史进行了深入探寻,再次展现了其不凡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76.
77.
78.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17
严歌苓的小说注重动作描摹。论文以《扶桑》《人寰》和《床畔》为例,论析她小说中的动作叙事。严歌苓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一系列的连续动作,达到影视般的传神效果;善于从最细微处入笔,铺叙人物知觉感受;她同样精于赋予一个动作深刻的意蕴,将动作与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动作描写,不仅承担描画外观、表征心理、揭示性格的浅层功能,而且直接与小说的主题、与文本的结构等等更为深层的表达意图发生关系,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叙事功能。此外,综观这三部小说,也可以看出严歌苓小说在动作叙事上审美衍变的轨迹。论文最后论析了动作叙事的成因与价值。 相似文献
79.
郝雪雯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76-178
近十年来,旅美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研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目前,根据十年来学界对严歌苓研究的众多文章来看,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种研究类型:一是对移民题材作品尤其是重点篇目和重要人物形象的关注:二是将严歌苓与其他作家及创作进行比较;三是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意蕴的阐释。这些学术性探索体现了人们对严歌苓小说研究的日益加深,但仍需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严歌苓小说文本的历时性寻绎与共时性解读,我们可以还原出严歌苓小说叙事主题的两重基调:对于底层民生的关注与书写;对于女性命运的体察与刻画。这两项主题在她的创作生涯中保持共生互渗的形态,钩沉其创作,使我们能够清晰的把握严歌苓的文学史地位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