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354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文章用超验主义中的个人主义精神来解读女主人公埃德娜发现自我、追求自立的觉醒过程.分析了超验主义思想对作者凯特·肖邦的影响及作者对其的质疑.  相似文献   
22.
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进程必须依照个人及其关系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来阐释.他企图以这种方法论去取代、吞噬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整体主义.但是,个人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方法论论证模式,在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抗中已经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因而使自身置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波普尔方法论个人主义陷入困境的全部症结在于其原子式个人主义的哲学根基,原子式个人主义暴露了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弊病和根本缺陷.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宣告了波普尔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终结.  相似文献   
23.
"启蒙"与"革命",作为现代中国历史演进中两种相互关联而对立的概念,是在1980年代新启蒙话语中得到强化的."启蒙",就是"去掉蒙昧,教人明白"[1],其价值论是欧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人文指标,如理性、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等;其目的论,援引五四的概念,就是"立人".而"革命",举凡20世纪中国的若干革命,无论民主革命、20年代国民革命、4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是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其手段主要是暴力,而其目的,无一不是建立主权独立、强大而堪与世界列强抗衡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4.
陈雷 《兰州学刊》2008,(7):15-18,147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日本文化中的集团主义以及中国文化中的家族主义分别对其所属的企业伦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并形成了相应的企业伦理模式。从处理群己关系的价值观角度看,三国的企业或者强调个人利益,或者强调集团的利益,或者强调家族的利益,不一而论。克服家族主义企业伦理模式所固有的消极因素,借鉴美国的个人主义企业伦理模式与日本的集团主义企业伦理模式的积极因素,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企业伦理模式,是采用家族式管理制度的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首要性,强调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对个人行为的规定性,这是整体性方法论原则的鲜明体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分析框架中,由于排除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人行为被过度抽象化为理性自利的交换活动,由此演绎出一个虚幻的静态均衡的市场经济图谱。它只能以歪曲的形式碎片化地折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暴露其历史局限性的背景下日益退化为一种维护宪章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6.
个人的和社会的 大多数社会记忆的概念和理论都是在反对将记忆作为个人能力的概念中出现的。事实上,自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以来,西方社会记忆的概念史可被视作在反对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记忆中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解方式自洛克之后就成为思维和个人认同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左璜  黄甫全 《学术研究》2012,(2):50-58,159
网络化行动研究充分关照社会性世界中人的网络化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认识活动,既涵指一种融"虚拟"和"实在"为一体的生存实践——网络化行动,又关涉对网络化生活的自觉反思——网络化行动的研究,同时还指涉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思维创造——网络化的行动研究。它以人为本,追求实现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借助技术的社会化,满足多元的文化欲求。网络化行动研究蕴含着文化知识论基础,以承认地方性知识为前提,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追求实用主义真理观。传统的东方伦理温情文化,为网络化行动研究引入东方及我国并获得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沃土。  相似文献   
28.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的理论,旨在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按照五个维度分类,进而揭示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通过该理论的其中四个维度(长期导向指数、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和集体注意指数、不确定规避指数)来分析中美体育领域的差异.而中美体育文化的差异又从宏观上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9.
赵晓靓 《日本研究》2013,(2):124-128
夏目漱石不仅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其关于明治近代化的批判也在日本思想史竖起了一座丰碑。留学英国期间,他通过对英国社会及文明的内在观察,树立了“自我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并据此对明治国家的近代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进而揭示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社群主义是随着西方世界保守自由主义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它在批判自由主义导致人的原子化、公共利益缺失、公共美德缺失的同时坚决捍卫人的社会性以及公共利益和公共美德.在这一批判过程中,力图实现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与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