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0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管理学   1888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33篇
人口学   230篇
丛书文集   2005篇
理论方法论   345篇
综合类   5463篇
社会学   402篇
统计学   1178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有关创业倾向的研究一直受到创业学界的持续关注。以往的研究都是从单一视角解释与预测创业倾向及行为,且取得的研究结果未聚敛。文章从内因角度出发,基于创业动机及认知相结合的视角构建创业倾向理论路径模型,探求创业倾向的前因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创业倾向的影响,揭示了创业倾向发生的内在机理。基于581份有效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路径模型整体适配度佳,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路径模型中起到中介作用;并且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假设模型具有性别跨群组效度。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以网购旅游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网评使用习惯及其在网评奖励效果作用下对网络评论效用发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网评使用习惯和网评奖励效果都对网评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网评使用习惯的影响力大于网评奖励效果。同时,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使用习惯与网评效应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它削弱了消费者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但消费者的网评使用习惯不通过网站的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效应发挥作用,网评奖励效果不具有中介作用。可见,在网评使用习惯、网评奖励效果和网评效应三者关系中,网评使用习惯是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它并不通过网评奖励效果发挥作用,并且由于网评奖励效果的加入,反而削弱了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对于网评奖励政策的效果,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应一味夸大。  相似文献   
16.
17.
房地产中介是一种以沟通买卖双方信息为生存基础的行业。进入二十一世纪 ,房地产业与网络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网络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给房地产中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因特网和其他传播技术的进步 ,将给房地产中介的信息搜寻、处理、传递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 ,另一方面 ,网络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直接经济 ,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直接沟通和交易的机会 ,为绕开房地产中介进行直接交易创造了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 ,网络时代的到来又给作为房地产商品买卖双方媒介和桥梁的房地产中介带来一个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必然对经济、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效应表现为 :通过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以及对现存市场供求关系的破坏 ,对生产产生促退效应 ,导致失业率上升 ;总体上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 ;造成分配不公 ,导致社会财富由债务人向债权人、由国家向公众、由企业向消费者、由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转移。针对通货紧缩的负效应 ,政府要采取措施 ,抑制分配不公 ,适当地向收入较低的普通百姓倾斜 ;企业要抓住机遇 ,尽快清理库存 ,同时狠抓技术创新、质量提高和内部管理 ,为新一轮发展作准备 ;居民要调整“买涨不买落”的传统心态 ,树立消费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③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新细,更准确,更具创造性;③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