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对"封建主义"的重新论述,并不是仅仅对这个长期以来未被质疑的概念的使用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或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分期及所谓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进行重新论述,而是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对中国历史进程中封建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历史悖论及其原因的探讨,用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历史价值观,重新对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性质和发展作新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83.
84.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体系。在“异族”统治下,这种隐性的绅衿支配体系虽然伴随着许多弊害,但在使中国封建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乔潮 《唐都学刊》2008,24(2):23-26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建立三省六部制度,开科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推行均田制,奠定统一南北的经济基础;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度,加强封建中央的武装力量.审时度势,开创了继秦汉之后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强盛的隋唐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汉武帝时期货币改革述论@刘运华$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县志处[1]司马迁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 [2]班固撰: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汉书》,岳麓书社,1993年5月。 [3]赵德馨主编,范传贤、杨世钰、赵德馨:《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  相似文献   
87.
论清末民初联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初联省自治思潮和运动是清末民初联邦思想潜滋暗长的结果.联邦思想是清末部分资产阶级人士为将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在国家结构问题上所作的构想.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物,联邦思想在当时具备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8.
党彦虹 《江淮论坛》2006,(2):101-103
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是封建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模式。长期以来,许多人将它视为是实现现代化的障碍。然而,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启动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必须注重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例如:“大一统”思维,权威与核心意识的认同,忠君与爱国的对等,若加以改造,就会成为现代化的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89.
牛淑贞 《阴山学刊》2001,14(2):54-58
雍正朝适应清初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的政治需要,广泛使用奏折,建立了奏折制度。奏折制度涉及到君臣间权力的分配,皇帝政令的施行,吏治的整饬,行政效率的提高,是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雍正帝藉奏折了解下情,整饬吏治,强化君权,可谓是一种奏折政治。  相似文献   
90.
在汉唐一千多年间,广泛存在的地方力量是约制大一统政体的有效机括;而由这机括发展出的士族实体,更是约束独裁专制君主的有效力量。一直到宋代,中国传统的农村地方力量、士族大姓的实体势力和传统儒学的影响,都发生了全面性解体的变化;其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制衡作用,因此不振,才演变出明代的君主专制独裁政治;这是蒙古铁骑能首次征服中国全部大陆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蒙元的统治又是明代专制政治的根源,这些都构成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困境。这是讨论中国传统(包括政体)和现代化问题时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