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5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长峰 《南方论刊》2013,(12):99-100
中庸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主要解析了中庸的内涵,分别从“中”、“庸”、“和”三个方面去分别剖析,在此基础上,将中庸的根本归结为“致中和”。  相似文献   
42.
在企业常用的非确定型决策方法中 ,决策者对未来所持的态度不同 ,选择的方案就不同。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 ,作出科学的选择 ,这一思想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领域的中庸相一致。中庸强调“既不太过 ,也不不及” ,保持“适中”的人生态度。古为今用 ,不同领域 ,问题的根本都是对不确定型问题的决策  相似文献   
4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是"过犹不及".它在实质上属于质量互变规律中"度"的规定性."中庸"是使社会能够和谐发展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可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帮助人们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中庸"思想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至今人们对其重要性存在种种误解,把这些误解一一辨析清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4.
法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两部分构成法律的创制、法律的实施,前者为后者提供前提和依据,后者使前者得以体现和有效贯彻.也正是把法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考察自然法学与实证分析法学,二者其实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为这项系统工程分工而合作.具体而言,用前者创制良法(相对良法而非绝对良法),用后者运行良法(当然也吸取了前者合理且可贵的因素).二者所宣扬的"公正、平等、正义"等终极理念和"法律(实在法)至上"之信仰正是法治的两种精神.  相似文献   
45.
建国以来,学术界围绕孔子的"天命鬼神观"、"中庸学说"、"认识论"等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见解.本文拟分三个时期,对1949到世纪末半个世纪以来的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扼要的介绍,以期推动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
所谓价值合理性 ,实际上是人类的活动在内在精神的层次上返回自身 ,而陶冶、涵养了整体的精神 ,把人的心灵提升到普遍性状态 ,于是其行为表现就会合宜、合理 ,这样就体现为一种价值合理性。儒家基本的文化追求、道德追求就在于获得价值合理性。因此 ,儒家学者们都把“中庸”作为最终的价值关怀 ,对道德追求进行了价值预制 ,并特别重视价值合理性的经教化而成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7.
虽然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性,但是作为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有关中庸中道的思想。虽然这两种理论本质上而言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无论对理解理论本身,还是研究中西文化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8.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中庸》开始得到二程等理学家的重视,他们开始借助《中庸》来建构和完善儒家的道德心性学说。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不但对《中庸》给予极高的肯定和表彰,而且对之进行诠释,为《中庸》地位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由此也直接奠定了《中庸》在经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49.
为振兴儒学,唐代儒家学者李翱以儒为本,重新重视<中庸>、<易传>等儒家经典,吸收同时代佛学心性理论,著<复性书>三篇.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的概念,并利用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本觉"的思维方式论证凡人和圣人心、性、情的关系,系统阐述凡人去情复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企业社儒家文化影响着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已经不仅仅拘于文字的形式,而是找到了更普及的传播形势: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深深的刻在人们的思想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进而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整体价值取向,甚至在人们没有到读书写字的年龄,它就已经通过父母和亲友产生作用。本文以儒家文化下中国国民的行为方式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行为方式主要选取两个代表性的事例——隐藏事例和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