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12篇 |
理论方法论 | 10篇 |
综合类 | 188篇 |
社会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回顾中苏两国农业合作化各自所走过的历程 ,实事求是地在比较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对于深入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在广大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重温刘少奇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无疑对于当前深化农村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2.
谷小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93-97
1930年代中叶,国内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对认识中国政治的本质具有极大意义的独裁与民主论战.文章通过对独裁论主将丁文江思想脉络的梳理,认为丁氏主张实为其长期坚持"好人"政治的逻辑发展,其立场明显表现出迁就现实条件的一面;对丁同期发表的其他文章的重视,亦足加强对新式独裁如何落到实处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3.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
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受西学启示,部分中国学人致力于"文化学"的建构.20世纪以来对于本土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提供了"文化学"理论在中国的独特的社会需求,导致"文化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文明边缘、学术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特别的发展,与其在西方学术界的景况相比,甚至十分超前.这一学科在中国,发轫于20世纪初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1930年代的文化论战对它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思考和争鸣;建构者关于"文化学"学理的阐述,与思想界的文化论争紧密联系,学科的建构实际上以论证各自的文化观为基本目的.这一学科建构过程,反映了中国学人通过"文化学"学科的建构来"准确"认识自身文化价值的期望,和把握文明认知和自我定位的理论工具的需要.总的来说,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的派生. 相似文献
174.
黄修卓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这场论战在深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情依据、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科、形成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基本范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5.
176.
胡春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89-95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32年,他与当时的教育学者对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本文探讨了此场论战的背景、过程并与美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大论战作了对比.评析此场论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洞察把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理解他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7.
张翔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3
康有为在20世纪初较早地通过区分文明的物质层面与道德层面,发展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擅胜场的论述,下启东西文化论战。“一战”爆发呈现的欧洲文明危机与袁世凯复辟呈现的民国初期的共和危机,激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陈独秀持东西方文明不可调和论及“全盘西化论”,反对辜鸿铭以中国文明拯救欧洲文明的主张,形成针锋相对的格局,清晰显示现代中国建构的文明基础问题,已经与王朝时代的夷夏之辨很不一样。更多论者主张东西方文明调和论,李大钊、杜亚泉等人在1916年前后已经提出其中的主要问题。东西文化有何差异、孰优孰劣、能否调和、如何调和等议题的展开,呈现了共和制新生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探寻现代中国新的文明基础的重要一步,也是现代中国知识思想转型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8.
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6-25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去考察,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论战上是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现代化运动发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事变”的一种反思,是就现代化这一世界性进程所引发的“中国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哲理对话,同时它也以其对中国哲学发展诸路向的揭示和基本框架的奠定,构成了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9.
中苏论战与中国政治--论中苏关系恶化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其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1):1-8
2 0世纪 5 0年代末至 6 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通过分析中苏关系恶化和中苏论战的过程对毛泽东“反修防修”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阐述它是导致中国政治“左倾”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0.
瞿秋白和鲁迅之间的文学交往和私人友谊,不仅导致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翻译论战的微妙变质,而且形成现当代思想史上一整套学术争鸣与政治意识形态争夺二者迅速转换的思维机制,对现代中国学术进程、文学翻译和异域思想资源的引进导向、现代中国文艺传统发展等问题影响甚大.对此历史性私谊在思想史视野中进行历史还原和意义讨论,既可呈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在日常活动层面上的经典化历程,从而对文学和政治的复杂绞缠有更人性而平和的理解;又能推进对现代文学史上私人因素在文学传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反思,还原被政治功利和历史叙述后视镜双重遮蔽的文艺思想本身的学术价值,并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理路的逻辑转折与思维变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