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53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管理学   6178篇
劳动科学   357篇
民族学   465篇
人才学   2598篇
人口学   159篇
丛书文集   6273篇
理论方法论   1619篇
综合类   18359篇
社会学   5425篇
统计学   52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957篇
  2020年   819篇
  2019年   903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1290篇
  2014年   2821篇
  2013年   2576篇
  2012年   2871篇
  2011年   3515篇
  2010年   3172篇
  2009年   4221篇
  2008年   3871篇
  2007年   2368篇
  2006年   1867篇
  2005年   1695篇
  2004年   1242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1037篇
  2001年   901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执政主体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以下五个重点环节,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2.
全纳教育是当前国际盛行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选择,在推动欧洲全纳教育区域性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欧盟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发展署(简称“发展署”)作为跨国机构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发展署”以全纳教育相关的国际公约协议为价值导向,以超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为行动指南,以搭建共融共享的跨国交流平台为推进策略,通过统整各国全纳教育进展信息、开展跨国项目研究以及组织召开国际会议等方式,在构建全纳教育指标框架、强化全纳学校领导力建设、推动全纳教师专业学习、转变专家支持角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发展署”各成员国和地区全纳教育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弥补全纳教育政策规范与实践落地之间的差距、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拓展全纳教育的实践领域、倾听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其家庭的声音、提高全社会对全纳教育的认可度、推动全纳型社会的形成,这些都将成为“发展署”未来的努力方向。“发展署”的全纳教育实践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可以从建设全纳教育跨区域研究平台、推进全纳学校领导能力发展、强化对全纳教师的项目式培训、完善全纳教育专家支持模式四个方面推进全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3.
尚丹 《社科纵横》2022,(3):147-150
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充分考量当代大学生的接受风格和倾向,适当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方式,采用适宜的语言表述方式,营造丰富的教育体验,可有效丰富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创新,更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史的深入理解和宏观把握,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4.
智能学习平台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而平台上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效果,也是保证平台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课题从TOE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在智能学习平台上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与分析。课题针对福建高校在校大学生所使用的超星等智能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展开数据调研。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用户个体自我效能感、高校引导氛围、平台的技术支持程度和激励机制与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从高校的知识共享引导氛围层面、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层面、以及平台的技术支持层面和激励机制层面分别为高校和平台设计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