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85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10篇
理论方法论   311篇
综合类   4275篇
社会学   90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敬老教育,从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抓起,已经喊了几年的历程。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或停留在学院式阶段,尊老敬老理论还在少数教授手中,与尊老敬老实践脱节,指导性不强,务实型的理论成果似乎还没有“浮出水面”,对尊老敬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陷入了盲目指挥,光说教,不给务实的作法的怪圈之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尊老敬老教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从机制上寻找原因,才能决定功能的发挥。现就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敬老教育课题组与徐汇区老龄委、区教育局联手合作“上海市中学敬老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发表,此课题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从尊老敬老是永恒的话题角度看,没有过时。现就部分内容刊登如下,对老龄工作者和涉老部门工作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2.
听了几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发现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德育偏差现象,觉得这不是个别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4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因此,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此从德育的内容、教学方式及德育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日本的道德教育及高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强国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教育、尤其是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道德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分不开。如清明、正直善良同情吃苦勤劳节俭之心的传统美德;德育过程中的并重个性、协作、传统、劳动、人生观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群体意识、异域优秀文化、道德实践,国家利益至上的完美结合。但日本朝野各界现都确认正视,全球化大深入背景下的日本高校德育危机已经出现不少大学生脱离政治;无远大理想;贪图生活安逸;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全方位的日本高校德育改革正在进行;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最重要的德育目标仍然坚持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结合;形式社会化、网络化与开放性整合。  相似文献   
45.
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与娱乐、兴趣相系的社团活动,由于运作模式与隐蔽德育意图和无意识教育艺术精神暗合,具有良好的德育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奉献仁爱之心、社会公益之心、博爱乐群之心、并重自爱与利他之心,具有独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从道德教育的困境入手 ,简要分析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价值与基本内涵。进一步提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以期转变道德教育的理念 ,更新德育内容 ,改进方法模式 ,实现道德教育的创新 ,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7.
德育进网络是青年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如何把科学思想和正确观念以生动、快捷的途径传播出去,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大学生的心田,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网络主阵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德育进网络是青年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分析和研究大学德育进网络的主要特征以及应处理好的关系,提出大学德育进网络应遵循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德育呈现双主体性特点 ,即教育者作为实施德育和组织德育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凸现 ,要求高校德育转变德育观念 ,调整德育目标 ,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49.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主体间性交往理论对教育的解读,构建了一种超越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新型的交往形态,进而从主体间性教育交往的特征、途径以及落脚点三个方面,阐释了主体间性教育交往是师生关系的真正走向。  相似文献   
50.
关于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要认真分析面临的新任务,确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德育观,并应从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