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87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20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13篇
理论方法论   312篇
综合类   4285篇
社会学   90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81.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教文育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82.
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人本化 ,必须从德育主体、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入手 ,实现三个转变 ,即德育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 ,德育过程由忽视学生主体需要向关注学生主体需要转变 ,德育方法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 ,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83.
从大学文化建设层面探析隐性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德育运行的新载体,也成为隐性德育效能发挥的主要平台。在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主要层面中,德育中的隐性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隐性德育课程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985.
新时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各方面都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必将在交替、撞击、磨合中完成自身的扬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面临着重新构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6.
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德育的参与,高校德育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德育工作要创新,要大力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创造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87.
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知、情、意、行这样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途径出发,探索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即: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改进、创新德育方法,更新、拓展德育内容,发挥德育主体(学生)的作用和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988.
主体性教育思想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 :人格上相互尊重 ,感情上相互融洽 ,学习上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989.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性方面的思想孕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论以人为本的价值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新视角审视以人为本,其哲学意蕴在于:现实的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现实的人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的统一;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它意味着人是人的世界及其历史的根本、主体,还意味着人本身就是自己独立人格的主体;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它要求把个人看作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同时又要把集体对个人的关心、爱护、尊重程度和对个人正当利益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集体真实性和先进性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