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3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958篇
社会学   15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朱林 《学术探索》2014,(2):106-109
对于华裔美国作家黄哲伦舞台剧《蝴蝶君》的讨论,普遍着重于后殖民与性别的相关议题。本文则以个人的主体性为主要关注,并肯定本剧实为一出浪漫悲剧。试图借由黑格尔对于浪漫精神的定义与解说,用以诠释加利马在剧中的幡然醒悟,尤其是最后以死明志,透过否定的否定,在其内在的和解,亦即在绝对的精神主体里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体现黑格尔所谓的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52.
构建侦查阶段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律师权利的核心内容,是律师辩护职能实质化的权利。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强弱直接关系控辩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必影响国家追诉犯罪权力和公民人权保障的平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未清晰回应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侦查阶段辩护律师是否享有调查取证权的强烈争议。  相似文献   
53.
正教育,是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文化进步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类的幸福。它的进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痛苦,幸福体验应该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始终。教育,与其说是在召唤幸福,毋宁说,教育是在与幸福牵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儿童,校园生活才是他生命的确证,学校才是他憧憬的福地。无痕的教育,顾名思义,首先指的是没有伤痕的教育,再次指的是淡化或不落痕迹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才真正实现她存在的价值和承担的使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更趋完整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前行,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使个体生命的幸福度愈加提高,享受教育带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54.
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包括认识主体的培养,而且包括实践主体的培养。我们既不能将实践主体的培养简化在认识主体的培养之中,也不能将认识主体的培养简化在实践主体的培养之中,而应该将这两类主体的培养列为两种类型不同但却同样必要的课程目的:认识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智慧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实践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以便更好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55.
赵娜 《职业》2012,(23):129
一、项目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自身为中心,教师则以帮助者的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56.
王亚莲 《职业》2012,(21):63
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主体性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一、尊重主体,"放"中寓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学生跟着课题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相对性和社会历史性。  相似文献   
58.
59.
徐复观著作中蕴含丰富的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诠释学思想,活跃着生命的立体化的具有实践性、真实内容和工夫实体的诠释学体系。从作为诠释学实践活动本身的活动机制及其逻辑起点即"起心动念"处入手,并把其诠释学实践能力分解为"虚静之心"与"互为主体性"两部分,则这一诠释学体系可以表述为:诠释学实践活动即是诠释主体以虚静之心的力量透入于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并以主客合一的精神状态,在"互为主体性"的诠释学实践能力的作用下,使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以其主体性的本来面目如实地透出于诠释主体,即透过诠释主体的分解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活动而显现出新形式、新体征,以实现哲学"思想结构的转换"。从诠释活动本身的主体性来说,诠释对象的主宰性远大于诠释主体,诠释主体仅充当诠释对象得以显现的工具、手段等配角角色,诠释对象才是主角。  相似文献   
60.
中国哲学研究历史的研究从近代以来达到了高峰。不仅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国外的哲学家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哲学发展到今天,需要反思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尤其与西方哲学对比来讲,中国哲学的研究可以从中得到历史和价值的观照。从中国哲学释义的角度来讲,当前存在的模式主要是"以西释中"。西方哲学由于其不同的范畴,各自只能观照中国哲学的某个方面和维度。然而总体来说,中国哲学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西方哲学来凸显的。中西方历史决定了中西哲学互相解读和对比的必然性。要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必要以西方哲学为立足点进行诠释性的建设,从而启发对中国道德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