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3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961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浅论成人教育中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实行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的教育,是实现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2.
确定性是一种意义给予程序。怀疑提供了从旧的确定性框架转型到新的确定性框架的中介。怀疑产生于思想和生活之间的张力 ,它既是解构旧的确定性框架的力量 ,也为新的确定性的建构提供可能性。只有当怀疑与对生活根本性问题的确定性解答结合在一起 ,才能营造真正的人类生活。一旦如此 ,哲学就不会只是停留于精神的世界 ,而是把自己的家安置于真正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993.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在对传统的工具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本文借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 ,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 ,阐述了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具有本体性、民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994.
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这一阶段有机联系的两个理论成果,对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是这两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实践问题既是社会历史问题,又是认识问题,是一个如何认识“感性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不阐明实践所蕴含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就不可能进一步正确说明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用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认识论去分析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形式,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条件,并对今天科学和哲学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分层次目标教学与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及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是不尽相同的,这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而分层次目标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分层次目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进行排列,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按制定目标、明确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的过程,分层次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方法。分层次目标教学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可操作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良好途径,实施分层次目标教学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996.
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学生学习和发展得如何,关健还在学生自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学”为“教”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容器,只顾往里面装东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有  相似文献   
997.
现代教学论生长点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点是教学论发展的关键问题 ,历史上教学论领域的每次重大突破和革新 ,都源于生长点的重大突破和重新抉择。赫尔巴特的统觉论、杜威的经验论以及罗杰斯的自我论等都曾促进了教学论的发展。在新的世纪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生长点。主体性理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并以其开放性而不断发展。因此 ,以主体性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不仅是必要的、必然的 ,而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女性诗人以诗的方式言说和寻找自我,经历了一个由蒙蔽到觉醒的漫长历程.由于女性传统地被置于社会的边缘,囿于狭窄的家庭一隅,"爱"成为其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成为女性诗歌最爱吟唱的主题.本文就中美两国女性诗人的创作进行比较,探索女性诗人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来言说自己,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999.
韩雪临 《浙江学刊》2001,1(1):70-75
在左翼文学史上,政治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形成了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真实性"与"主体性"作为现实主义的重要构成因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始终处于悖离状态,或者由于强调真实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主体性,或者由于强调主体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前者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言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而后者进一步发展为文学创作中的"乌托邦"叙事,三十年代"左"倾权威话语对文学不断渗透与介入,从而使左翼文坛的每一次理论调整都不断偏离求真之路,在现实与浪漫之间摇荡.  相似文献   
1000.
论伦理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伦理关系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物质性基础,也有其主观精神条件。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进化过程。伦理关系是有精神渗透其中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体性关系。实体性伦理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复杂的制度、组织系统和礼俗伦常,体现为现实的合理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的发展是以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性和利益调节的必要性为依托的,是与社会政治关系密切联系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伦理关系的维系和调整是由法律和道德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