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79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79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233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轶 《南都学坛》2007,27(5):57-60
京派在挤压的都市文明之外,为我们展示了淳朴的乡土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想重构显示了京派另类"民族想象"的独异之处,表明了它与五四新文学对接中的反叛。沈从文的创作分乡土抒情、都市讽刺、民族或民间传奇的重叙三部分,他在多重文化冲突中张扬文化综合和重构,其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开掘标志了京派对民族性格和心理探求的深度。但对于落后的农耕文明下的乡土中国,京派呈露了不合时宜的奢侈。这也正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文化境遇。  相似文献   
42.
“场景完整性理论”重视纠纷化解的个性化、差异化应对,强调以动态的规范模型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在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纠纷司法裁判中,不乏在个人信息认定、判定同意规则的合理使用和利益平衡等问题上运用该理论化解争议,司法实践暗含着可归纳的理论应用规则,同时也暴露出舶来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应用的不适应性。一方面,既要从已有的个人信息纠纷裁判中归纳总结该理论在司法应用上的实践经验与共性,提取纠纷化解的公因式;另一方面,对该理论也要做出符合我国实践需要的适当改进和创新,在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更契合的司法评价方案,回应个人信息保护实践关切。  相似文献   
43.
44.
45.
作为国家正规金融组织之外的民间非正规金融互助组织——"合会",在乡土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尽管缺乏国家正规金融制度的外在监控,但由于其成员结构不仅蕴含着亲缘性利他的社会生物学基础,而且,乡土社会所具有的"熟人社会"和"不流动性"的结构特征与传统社会的价值观等多位一体,构成了坚实的特殊信任,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46.
47.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乡土碗窑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化教学实践,寻找学生身边的素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参观寻访、写生再现、制瓷尝试、集体创作、情感表达”等单元教学五部曲,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情感。同时能使学生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9.
新世纪乡土小说楔入"日常""人心"和"人性"三个层面,抒写农民追求"现代理想"而遭遇的各种身心疾病。新世纪乡土小说通过对农民"疾病"及其现代体验的思考和隐喻,书写对世道人心的观察、对产生此类症候原因的剖析,提供了当代文学史的"病"之另类"风景"。  相似文献   
50.
乡土社会法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从来而且永远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单方面的力量来完成,只有得到乡土社会中人们的认同,具备一定法治意识的人们能够自愿接受才能够推动乡土社会法治秩序的建立与正常运行。在乡土社会法治秩序建立与维系的过程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与认同固然重要,但是乡土社会法治秩序维系的基础仍然是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并延续下来的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