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1 毫秒
81.
[摘要]彝语是我国使用人口多,发展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本文基于汉藏语系亲属语同源词的特点和汉藏语亲属语同源产生的因素,从历史语言的视角对彝语的发展和亲属语的联系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彝语和汉藏语系诸语文在语音和语汇上都有着许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2.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黄建新先生幼小深受乡邻张謇、王个*、范曾先生之影响,对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奋发进取积极作为成为成长的目标。少小天资聪慧,酷爱书画,勤奋好学的他,从6岁始随家父黄岐伯先生研习王颜柳赵书道,行真篆隶碑帖兼攻。  相似文献   
83.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0,(8):48-49
水调歌头·邂逅台胞一席谈 欧阳光 自谓脱枝叶,总有恋根心。梦萦中土槐树,树下老山村。犹怨当年战乱,炮打鸳鸯飞散,隔海泣孤禽。盼得旭晖露,倦鸟欲归林。倾肺腑,伤往事,喜而今。星移斗转,向荣桑梓正欣欣。我亦滔滔述说,上海新开世博,可去浦江滨?答曰:“当然耳,一睹满园春。”  相似文献   
84.
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中,尤其是以典籍、书画、日用器物等为多.典籍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明廷所赐,二是相知馈赠,三是自购所得.但策彦周良的两次入明都不见政府之间的赐予或请求记录,可见十六世纪中叶左右日本对中国典籍的需求有所缓和.而携回的书画作品除了少量自购外,大多来自明朝文人所赠,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各种序跋.但与宋元、明初不同的是,策彦周良携回的作品中鲜见禅林墨迹,文人字画占绝对优势,这显示了此时的中国禅林在日本的影响已是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85.
刘建梅 《金陵瞭望》2011,(19):74-75
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综合运用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拓展廉政文化覆盖面.使廉政文化的触角全面延伸到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和互联网。  相似文献   
86.
国画大师张大干同时是一位大收藏家。他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1949年离开大陆以前),凭着一双手、一支笔,开画展,挂笔单,费尽心力、财力,奔波于南北,往返于东西,孜孜以求,搜集了数百件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书画名迹。在他收藏的印章中,有一方刻着“敌国之富”的印文,可以表达他以收藏自负的心情。  相似文献   
87.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1,(4):46-47
国画刘星辉临江仙·读书养老●胡哲明八十高龄仍上学,何愁雨骤风狂。老妻笑我太荒唐。在家闲不住,自找苦来尝。我道读书能养老,心明眼亮良方。扬帆学海沐春光。圣贤书有益,常读寿而康。  相似文献   
88.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0,(17):46-46
<正>"两岸的议题,只有文化最能证明是血浓于水的,我可以清楚地辨认你的文化符号,你可以感动于我的文化表现,这不是分享一个同源同种是什么?"  相似文献   
89.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0,(1):50-51
游荆州古城 结伴驱车过大桥,浮生欣得一道遥。故城新有琼楼举,雉堞幸无烽火烧。万里楚天悬赤日,几名游客试黄袍。犹存锈迹斑斑者,说是青龙偃月刀。  相似文献   
90.
韩孝俊 《可乐》2011,(7):27-27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苏东坡和黄庭坚太过耀眼,米芾总是在他们身后露出点头脸。米芾在书画上惊才绝艳,苏黄不能相比。自创高格之外,他还善临摹,《宋史》称其"至乱真不可辨"。米芾常借别人收藏的古书画观赏,遇见喜爱的就临摹副本,然后将真品赝品一并归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