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31.
洪永平 《学术界》2012,(12):228-2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整理和总结。徽学研究是多方面的,仅在学理层面上而言,我们就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山越文化。而自南宋以后,徽州更是以"东南邹鲁"而享誉天下。可以说,从朱熹、朱升到戴震,以及由宋明  相似文献   
32.
以现代西方诠释学理论为参照,乾嘉经学诠释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光耀殿军,它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创立了一整套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文字训诂方法,通过对古语的科学训释拉近经学原典与诠释主体之间的距离.但是囿于经学时代的历史观念,乾嘉学派因坚持“道理”亘古不易的教义独断论而导致其经学诠释仍然难以避免主观与武断.在清代中期汉宋学术之争渐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这种主观与武断的痼疾不仅未能得到根治,反而在学派的门户争论当中被坚持了下来,最终制约了乾嘉学派经学诠释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3.
乾嘉考据时代与博学时代有许多值得比较之处。它们致力于传统的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编著等工作。二者在形成的背景上都处于理性主义史学的前夜,为近代新史学奠定了基础。以复古为解放,溯源辨伪。并走向由宽入窄的深入的专门研究。在治学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体现出从怀疑到批判的求真精神,一定程度上也致力于史学创新。  相似文献   
34.
崔鲸涛 《云梦学刊》2003,24(4):17-18
在过去的250年里,许多历史学、钱币学、辞书家领域的学者(至少有50位)援引了史学要籍马氏《文献通考》中的所载一则不可靠的史料。产生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之根源在于,乾嘉学派在学风和科学方法论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以及该学派对过去两个世纪的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在短期内,这种影响难以根除。由于上述事实,目前重新讨论征引技术规范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35.
清代学者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是清代《大戴礼记》最重要的新疏之一。其解经方法集中在广收异本、校勘文字,读破假借、释义简明,考辨史实、详解制度等三方面,为《大戴礼记》提供了简明易读的读本。其思想成就则体现在"缘情制礼,上下不援"的礼制观、"外内合一,勿虑难治"的修养观、"进贤退不肖,损益因时"的治国观、"阴阳化成,质疑灾异"的自然观四方面,特别是开启了清代礼学"以礼代理"转折的先河。  相似文献   
36.
顾炎武从学术规模、治学门径、为学宗旨等方面对清代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而在顾氏之后 ,乾嘉学派则接踵继起 ,对顾炎武开创的清代学术进行了专门而精深的研究 ,那种认为乾嘉学者只能算得上“半个亭林”的观点值得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37.
阎若璩是清初以考证而著称的学者。他治学异常勤奋 ,广学博览 ,追根溯源 ,锲而不舍 ,注重学术交流。在古文献的整理考订、辨伪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开后来乾嘉学派之先河。费时 30年而写成的《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集中地体现了阎若璩的考据成就。阎若璩从古籍文献、文辞义例、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地理沿革、以及天文历算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详核细密的考证 ,终于了结了这 10 0 0余年之久的公案  相似文献   
38.
马衡先生(1881-1955)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其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又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金石学,开创了近代金石学研究的新局面。值西泠印社举“重振金石学”大帜之际,草撰此文,在回顾历代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马衡先生《中国金石学概要》一书的学术成就进行初步探讨,并总结其在金石学上的主要贡献。不当之处,祈望同道匡正是幸。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尔雅正义>的训诂实例分析认为: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解释词义的方法,已在这部著作中得到比较成熟的运用.邵晋涵借助"音同"、"音义同"、"声相近"、"声之转"等术语来明通假,探语源,考连语,系联同源词.其因声求义的明确主张及广泛实践,开乾嘉学派以声音通训诂之先河,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0.
明清易代,“非我族类”的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在传统儒学面临异文化侵蚀的时代背景下,亲历亡国之痛的汉族士人视佛、老等“异端”为洪水猛兽,辟之唯恐不及;由“辟二氏”而厌倦理学的形上玄远之思,学风遂由弃虚而蹈实,经史实学于焉发轫.降及乾嘉,学人们以“通经明道”为治学之旨,藉由考证以剔除杂入儒学的“异端之障”,从而恢复原始儒学的“圣道之真”,庶几为其时学人共同的致思趋向.清代学术经此一番演绎和递嬗,考据学遂蔚为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