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01.
[提要]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系列讲座中,阿多诺将第一批判看成是体现同一性思维、非同一性思想之间的辩证纠缠的绝佳范例,他对康德的解读是想完成自身趋向非同一性思想的哲学议事日程。首先,这一客观解读将康德的抽象体系理解成一个具有社会蕴涵的思想文本;其次,它指出,批判哲学坚持心智、世界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认知鸿沟,对待人类经验中那些不可被化约的内容最为公正,这使得康德接近于成为一位非同一性哲学家,相反,以消除直观、概念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己任的德国观念论,却退步到前批判时期的独断论;最后,否定辩证法拒绝通过合题来达成和解,这使它回到强调了矛盾的不可化约的先验辩证法,否定辩证法最重要的来源是让张力、冲突自然涌现的康德式辩证二律背反思想,而不是最终消除了矛盾冲突的黑格尔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了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的表现特征,提出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指出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多元化,既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又是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的根本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现代西方时代精神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并对它的哲学和现实意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3.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4.
围绕着辩证法的词源意义和三种形态──客观描述的自然辩证法。论辩技巧的逻辑辩证法和哲学思维的概念辩证法在希腊古典时期的具体规定,文章指出:辩证法是问答法;辩证法区别于诡辩术,为科学中最高的、给人们提供真实的精神存在的知识的科学;假设方法或二律背反意义上的辩证法;分析与综合以及对立统一法则意义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5.
美国学者狄百瑞等人提出的儒学文化是工业东亚兴起的主要文化动力的理论,具有文化悖论的思想矛盾。儒学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二律背反关系。一方面,儒学以其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入世意识、家国意识、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等文化意识对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张力作用;另一方面,儒学又以其缺乏乃至拒斥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和经济意识等文化意识对现代化具有严重的阻力作用。因此,若以儒学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文化动因立论,就有可能使中国现代化重新陷入二律背反的中西体用之争的两难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06.
康德的自由观建立在其理性认识的二律背反的基础上,康德的自由是一种理性的自由,而不是现实的自由。康德悬置了自由和因果性的矛盾,而没有解决这个矛盾。阿多诺通过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阐述了自己的否定性的自由观。阿多诺批判了康德对二律背反的态度,同时指出了康德自由概念的社会起源,并认为践行康德自由的主体乃是理性主体,自由中包含了理性对非理性的压迫,从而使自由陷入困境。阿多诺针对肯定自由概念的疑难,提出了一种“否定性”的自由概念,提出自由就是对不自由的否定。但是,阿多诺的否定难以触及真实的现实领域,他对不自由的批判缺少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要真正达到人的自由,只有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人们改造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7.
改革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迥异,两者客观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紧张关系。三十五年前,中国改革的发生和发展选择了一种对峙性展开方式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以"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运用试点、试验和"先行先试"的办法,挑战旧的宪法和法律秩序,允许新旧体制秩序并存、对峙、冲突和比较,待改革成果经实践检验后,再经立法程序予以巩固和坚持。经过三十五年改革、开放和发展,"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和阶段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已经有条件、也必须选择消解性展开方式,跳脱改革与法治"二律背反"困局,走向全面理性的法制建构。  相似文献   
108.
赵鹏 《学习与探索》2012,(5):108-110
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合理,能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农业技术水平差距和模仿能力是中国实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因素。中国在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模仿先进技术的两难中,应根据农业技术差距确定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不是二律背反,而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9.
“功用与审美”作为一种“二律背反”,一直是研讨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讨“文学与政治”之命题的重要方面.这里,主要以中国新诗写作为个案,通过具体探讨二者在新诗写作中的历史关联与呈现等层面,论述中国新诗与“政治”的历史关系,从而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拓展新诗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110.
在法治路径中,法治本身存在诸多限定性因素,而从现象学上看,其突出症结就是法治的多重规律所存在的紧张关系。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对作为后盾之法而言,已是不可回避的规律;对此二律背反的解决,需着眼于刑法本体论范畴及刑事政策原理展开研究,即重点从立法、政策两个方位寻求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