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94篇
  免费   1922篇
  国内免费   512篇
管理学   23294篇
劳动科学   1195篇
民族学   3288篇
人才学   3496篇
人口学   1104篇
丛书文集   20315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5119篇
综合类   43165篇
社会学   10851篇
统计学   5398篇
  2024年   609篇
  2023年   2074篇
  2022年   1954篇
  2021年   2449篇
  2020年   2198篇
  2019年   2207篇
  2018年   807篇
  2017年   1663篇
  2016年   2347篇
  2015年   3296篇
  2014年   8103篇
  2013年   7393篇
  2012年   8345篇
  2011年   9268篇
  2010年   8299篇
  2009年   8574篇
  2008年   10056篇
  2007年   6602篇
  2006年   5182篇
  2005年   5368篇
  2004年   3869篇
  2003年   3829篇
  2002年   3700篇
  2001年   3304篇
  2000年   2561篇
  1999年   1045篇
  1998年   608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阅读是一种习惯,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4.
利用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数据,文章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之间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分区(东、中、西部)层面,区域内的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在全国层面及西部地区,旅游吸引力与交通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交互抑制影响,即邻近区域的交通可达性(旅游吸引力)提高促进本地交通可达性(旅游吸引力)增长,却抑制本地旅游吸引力(交通可达性)增长.  相似文献   
65.
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储藏库,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的丰富储藏资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数字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相较于纸质阅读来说,由于其在空间存储、内容形式与使用阅读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在大数据环境下受到广泛欢迎。但是现阶段我国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需要推广数字阅读以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基层图书馆数字阅读现状入手,结合推广要素,探究基层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6.
编辑部吹风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月初在京召开,聚焦“十四五”、共议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意义重大,备受瞩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涉台战略部署,明确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目标任务,体现了对台工作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67.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68.
69.
内疚是个体在自我道德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或他人思想、言行违背了某种道德标准,并觉得自己应为之负责而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自我聚焦的情绪体验。适度的内疚具有亲社会效用和道德发展功能,而过度的内疚则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现有研究不仅从内部焦虑、依恋关系、因果报应、交换互惠和脑神经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内疚产生的机制,还从道德发展水平、共情能力、认知归因、气质类型、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内疚情绪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个体内疚情绪培育和管控路径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内疚在完善个体道德品质、促进人际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统一研究范式,加强脑神经机制及跨文化研究等也是今后研究应予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0.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