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26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01.
为了挖掘<淮南子>的世界观并为生态世界观的构建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解析和哲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淮南子>继承了先秦道家自然中心主义传统,建立其独特的世界观--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它具体体现为:首先,用"道"来统一宇宙万事万物,它等同于"一",是包客两极的和谐的统一体;其次,天地是生养自然万物的有机体,是父母,或是人格神;再次,从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出发,提出"我亦物也"、"张天下以为之笼"等观点,表明人与自然万物共存于一个统一、和 谐的大地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902.
环境危机反思:重估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有必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早期的顺应发展到近现代的对立是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造成这种对立有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原因;相应地从多方面去重塑入与自然的关系,使它和谐、协调,是摆脱危机的现实出路,是环境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903.
诗化人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回答.诗化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自由、彼此相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了自己对诗化人生的求索、感悟和体验.诗歌以诗人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为开端,随后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最后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而结束.全诗各节基本上都是逗号、分号和句号,但有两处使用了感叹号,一处使用了问号.  相似文献   
904.
文章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模式和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深层原因的分析,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观的重大进步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同时,文章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5.
社会形态演变中的人与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沿着历史的轨迹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规律 ,探索这种关系如何受生产方式所支配 ;剖析各种社会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和演变条件。在此基础上 ,分析中国历史上长期沿袭落后生产方式导致自然环境毁损的历史过程。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运用所有的制度优越性 ,转变破坏环境的落后生产方式 ,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确保人口再生产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906.
政府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也包括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研究的深化。政府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提出,使政府与自然都成了伦理主体,而且,在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道德要调节的对象只能是政府的行为,由此形成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纯粹指向政府的单向度的规范形式。因此,政府就成为自然环境的最大责任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环境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环保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0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效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发展观的核心,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某种效益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效益观。全面效益观应从消费者效益、企业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这四个层面去考察发展绩效。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应以生态为本,当代人类要实现当代的“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908.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我们应在和谐观的指导下,在生态系统中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平等观与价值观,科学认识二者的关系,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09.
对于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在当代的价值应该如何评价,在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度推崇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以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为标准来诠释者,更为居多。在现代知识的背景下,重新对中国生态伦理传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公允评价,有助于其在人类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0.
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0-11日在广州白云山召开。来自北京、广州、海南等地的学者对自然价值的属性、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实践、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对话和探讨。生态学是否颠覆了传统学科现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在当代的迅速发展,对其他一些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态学是否颠覆了传统学科,是否颠覆了哲学?研讨会一开始,与会学者就此发表了不同意见。余谋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提出,自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