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2024篇
劳动科学   131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246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1788篇
理论方法论   373篇
综合类   3141篇
社会学   831篇
统计学   31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大事件,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创新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92.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93.
陈运普  刘士成 《兰州学刊》2011,(10):199-201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党不断的理论创新,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程度,这些共同构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条件。其中,党的理论创新是根本;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模范作用是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主渠道;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教育程度是基础。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  相似文献   
94.
从一般意义上讲 ,凡具有一国国籍的人都可以成为该国公民。但这只是公民的形式要素。公民概念还包含着内涵丰富的实质要素 ,不同学科对公民内涵的关注各有不同。从与相关概念人民、国民、市民、村民、臣民的辨析上 ,可以加深领会公民概念的内涵以及公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5.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从党内民主抓起。发展党内民主,既要着眼于党员素质的提高,更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既要修订完善已有的制度,又要不断创新建立新的制度,而且要从那些关系全局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制度抓起。  相似文献   
96.
做好基层党务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 《南方论刊》2006,(8):27-2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基层党员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基层党务工作。  相似文献   
97.
毛泽东以人民主体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充分论述和阐发了人民历史主体的唯一性,深刻揭示英雄史观的错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以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执政党,人民是授权主体.受权者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人民是监督主体.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人民是利益主体,同时又是价值主体.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清晰的系统性、严谨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98.
“3·14”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极大地扰乱了西藏的社会秩序,危害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由以达赖(丹增嘉措)为总头子的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由来已久:达赖自1959年逃亡国外后,中央政府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对他采取了耐心等待的态度。  相似文献   
99.
论立法的技术路线——专家立法在立法公民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应当反映民主价值的要求是立法的核心理念。由于立法活动本身存在的技术特征,所以,在规则设计上完全依赖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立法民主性价值必须受到立法的技术规则的限制,而在制度上有效整合立法民主性和立法技术性的最佳途径就是在立法活动中充分彰显专家立法的作用。专家立法实际上是立法民主原则与立法科学原则的有机结合,在立法公民参与中应当占据最核心的地位。要真正地以立法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和协调性作为立法活动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在此过程中,应当妥善地处理立法活动中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之间的价值相互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安排中得到了完整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载体.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应当把实施党代会常任制作为"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范围和层级;同时,通过对人大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机关,形成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建议设立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区,以试点带动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