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93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517篇 |
劳动科学 | 481篇 |
民族学 | 790篇 |
人才学 | 1027篇 |
人口学 | 526篇 |
丛书文集 | 486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48篇 |
综合类 | 13466篇 |
社会学 | 7816篇 |
统计学 | 10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452篇 |
2021年 | 501篇 |
2020年 | 489篇 |
2019年 | 354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316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754篇 |
2014年 | 3141篇 |
2013年 | 2295篇 |
2012年 | 2669篇 |
2011年 | 3523篇 |
2010年 | 3348篇 |
2009年 | 3170篇 |
2008年 | 3761篇 |
2007年 | 2160篇 |
2006年 | 2294篇 |
2005年 | 1570篇 |
2004年 | 1274篇 |
2003年 | 860篇 |
2002年 | 776篇 |
2001年 | 784篇 |
2000年 | 479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963.
生活世界是行为者在实践中感知、察觉与领会到的有机体系。行为者要获得稳定德性品质必须基于生活世界的完整性来协调自身理性与情感的张力。生活世界中的德性培育重视行为者的理性自由与意志尊严,有利于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情、合意、合理的选择,有利于行为者道德德性的养成。在具体实践中,共同体应该重视个体的情感与认知现状,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在现象,积极引导个体进行理性反思与道德判断,使之自觉承担行为相应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964.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最本质的精神面貌。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重要时刻,重温这一重要思想,探索其内涵,讨论其在革命和社会建设中的历史作用,无疑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如何提高执政水平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65.
考试是测度、甄别人的德、学、才、识的个别差异的一种社会行为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阶段的产物。它根据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及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其内容、性质和模式 ,形成与一定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 ,以充分发挥不同社会或时代对其所期求的功能。高等成人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教育课程考试 (下称“成教考试”) ,是学校根据培养“四有”人才的总体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对学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测度的一种主要方式 ,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教考… 相似文献
966.
967.
历史意识为反对物化的思维方式而诉诸创造性的精神,但也因此而走向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生活世界理论认识到主体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处境之中,立足于生活世界,历史意识的存在论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形而上学的存在观转变为中介性的存在观;根据中介性的存在观,历史性本身成了存在的一个维度,并为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模式——内在反思的思维模式奠定了存在基础. 相似文献
968.
文学是人学,但应更多地关注“英雄”的生活,还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个问题曾一度引起文学届人士的激烈争论,且两厢争执各行其道。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始,一些谓之为新写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断推出,以关怀民生关注“过日子”为主调的作品大涌热浪,人们似一下子将视觉投向到人的生活的原生态。“过日子”一下子成为文学热点论题。 相似文献
969.
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社会的正常运行 ,我们已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 ,尤其是随着单位体制的变化 ,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一下子出现了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 ,并成为了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趋势。即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单位“办社会”到社区自治组织、从社会生活依赖单位到依靠社区等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但我们认为这种转变应有两个重要前提值得注意 :一是新的社区支持网络要坚持用法律和契约来规范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充分运用不同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社会整合力量 ,防止社区成为新的单位 ;二是要降低社区支持网络运行成本的约束 ,这是社区在支持功能上替代单位组织的一个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970.
陈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73-74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既是整个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缩影,同时又是影响中国今后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层面的缺陷.如何看待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文章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