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罗书华 《社科纵横》2013,(7):113-117
韩柳以文以明道为旗帜,他们的道是儒家之道,尤其是圣人之道、仁义之道和辅时之道。崇尚圣人、发挥仁义、辅时及物,既是儒家之道本有的特征,又经过韩、柳的突出与发挥,既是韩柳个人的道,也是时代共同的道,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道,也是一种不尽成熟的道,它们还没有获得像如理学、心学那样的专名,呈现出由先秦儒学向宋代理学的过渡状态。这种不成熟降低了韩柳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古文的发展却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古代,人们多用道德语汇谈论法律问题。恩义情义仁义皆反映法律领域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或主要范畴——情法关系。恩义是古代中国人际关系的两个构成原理,前者指因血缘而产生的生育、养长与扶助关系及亲情;后者指非血缘关系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之理,基础义为情谊、道义、缘分,扩展为原则、义理、法理。情与恩同,可单用,可连用,多用于血缘亲情范围。情义对举,两者相反相成,情指值得怜悯的客观情状以及人们对此产生的怜悯情感;义与法同,侧重原则、法理。仁与恩相近,仁至义尽,含有情法两尽意味。  相似文献   
103.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诚信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三国演史》中刘备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的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值得认真分析。通过刘备的悲剧.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角度认识到中国传统儒家“仁义”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5.
许锋 《管理科学文摘》2012,(15):224-226
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日渐明显,并且也在正成为不断拓展监狱警察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监狱警察现状的分析,提出基于人本性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仁、义、礼、智”文化在监狱警察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进行监狱警察文化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宋志坚 《领导文萃》2009,(13):26-30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传统。立德者,乃忠孝仁义之典范;立功者,乃安邦定国之梁柱;立言者,则是著书立说之哲人。此二者有分别亦有交叉。  相似文献   
107.
人生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基本关系。中国历代思想家对此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人格乃安身立命之最贵 ,仁信乃为人处世之根本 ,公忠乃善待社稷之核心 ,知天乃持续生存之前提  相似文献   
108.
《女性天地》2005,(8):56-57
慰问信灾区各市(县)妇联:入夏以来,由于连降暴雨,江河猛涨,你们的家乡故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作为同一个系统的姐妹,我们深感忧虑,深表同情。在此,特借尺素鱼雁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祈福,相信你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战胜洪魔,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江风雨共斟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愿与你们一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开拓未来。女性天地杂志社全体同仁  相似文献   
109.
儒家以心性修养而“立人”。仁与义的辩证统一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内在驱力 ,儒家以此为立人之道。其显于世 ,则为礼乐、风俗和法度之建立 ;化于心 ,则为个人道德品格之完善。追本溯源 ,均未出于一阴一阳之道。于此 ,以用中之道分疏而统观之 ,可证全部儒学俱为形上之道的显化。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正义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其中个别文章存在曲解史料和牵强附会问题.本文提出周公并未“绝地通天”,仁义礼的内涵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解释,并提出先秦民本思想实际上是“王道”的内容之一,和民主、人民正义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