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合格的王者来实现天下太平,董仲舒转而强调孔子天下观念中的仁义理念。在董仲舒的设想中,只要帝王奉行仁义,爱人律己,区分“内治”与“外治”,经由“京师—诸夏—夷狄”的“近—远”进路,仍然可以实现四夷臣服、百蛮朝贡的太平局面。可是现实中的天下并不太平,华夏与夷狄的矛盾终未消散。董仲舒为此又提出了“说之以厚利”并“结之于天”的方案。然而其对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糅合,使王者对天命的兑现和对天道的践行必须通过巨大的物质牺牲来实现。这样,天下太平就只是一种表象,“天下”也无法获得统一的内涵。“天下”这个“无外”的生存空间本然地意味着整体性,并要求内部的和谐。这需要天下内部的各类群体在长期的交往中修正偏见,凝聚共识,适时地构成一种新的交往形式、生存形态和文明类型。如此形塑的“天下”,才能克服帝国式的暴力治理与扩张。  相似文献   
22.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内涵是丰富的、多重的,体现了作为人民群众在苦难现实中对于仁德政治和圣君贤相的向往与渴求。罗贯中选择刘备并大力弘扬其"长厚"、"仁义"的品质有着深刻的原因。在正史《三国志》的基础上,作者按照民众期待及个人政治理想,对刘备形象进行加工、润饰。过分的夸张导致了刘备的言行确有许多"似伪"之处,但是达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的效果并不是作者的初衷。无论是"欲显刘备长厚"还是最终达到了"似伪"的效果,都与史料的多样化、民众对人物的高期待、作者创作理念的"醇儒"化以及《三国演义》的文体性质这几个原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3.
24.
25.
文章再次申说孔孟道德观的核心是“仁与义”,“仁与义”具有使人为善去恶的作用,无疑其作用对社会是积极的;而与仁义相关的“礼”则不然。文章认为,被孔孟之后的儒者们发展了的“礼”,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精神桎梏,是对孔孟“仁义”道德观念的反动与排斥。  相似文献   
26.
儒家的悲剧孔丘在鲁国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五年,他是鲁相国季孙肥(季康子)花了重金派人接回鲁国的。鲁国国君鲁哀公、相国季孙肥对孔丘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帮助他们挽救鲁国的衰落。但是,他们发现孔丘经历了十四年之久的游学生涯,依然是孔丘。他有学问,但是他更有思想。他依然执着于“克己复礼”,要把“仁义”撒遍人间。他的“仁义”理想,与鲁国君臣建立宏伟霸业的愿望,好比南辕北辙。鲁哀公、季康子经常向他问政,他便针对他们的缺点发挥一通,叫人好不尴尬。尤其是季康子为了确保国家税赋,要实行军费按田亩征收的“田赋”政策,孔丘也居然反对。鲁…  相似文献   
27.
唐俐 《船山学刊》2005,(2):67-69
《易传》认为道德的最高来源实际上就是一个天地之理,由此它附会“元亨利贞”之天德,提出了社会之基本的伦理规范“仁义礼信”,要求人们通过“进德修业”,达到天地人德性合一。  相似文献   
28.
内圣与外王是一以贯之的,此"一"即为诚;内圣外化为外王,则个人的仁义道德就外化为礼乐制度;以德配天,德以民心显,故民重君轻;实现外王之道要圣人居君位,将善性通过权力架构推行于天下,由仁人之心到仁人之政;仁人之政的步骤由富之到教之。  相似文献   
29.
仁义是儒家荣辱观的核心、灵魂,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以仁义为本的儒家荣辱观既是以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起点,也是儒家以德治国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点.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弘扬儒家仁义为本的荣辱思想精华,引导人们注重政治、经济、各种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古代的家训     
中国人自古就特别注重庭训、家教。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不厌其烦地出现在我国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正因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训、家教传统才能在后世子孙中传承和发扬。曾子杀猪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