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2021年第三次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设的“首违不罚”等规定,将柔性执法模式从“免强制”领域扩大到了“免处罚”领域。对各地政府出台的免处罚清单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免处罚制度仍存在规范性、严谨性、效力性不足等问题,未来仍需从立法、执法、监督等层面对免处罚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刑法中的“业务”与“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业务过失犯罪不同于职务过失犯罪,在研究中应予以区分。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业务过失犯罪主要有18种。当前对这些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存在规范层面、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问题,表现为:一是法定刑配置问题,二是刑罚目的偏重于惩罚而忽视预防,三是刑罚效果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另一方面无助于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协调刑罚的目的、关注刑罚的伦理性与注重非刑罚处罚措施等方法及时解决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就《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合理性、相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以及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对老年人犯罪给予从宽处罚,既符合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又顺应国际的立法趋势和潮流;既适应了当代刑法刑罚宽缓化和人道性的要求.又满足了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4.
犯罪竞合论是刑法学理论与实务上的一个难题,而想象竞合犯因其自身的独特结构所引起的争议更大。正确界定想象竞合犯,不仅可以加深对犯罪竞合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刑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想象竞合的本质应为对于单一行为的复数构成要件评价所形成的单一刑罚,处罚后则应采取从一重处罚并适当加重其刑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杨春日  赵乃林 《社区》2004,(9):55-56
辽宁省普兰店市农村17岁少年刘某在手机店抢一部手机未遂,当地法院判他到社区完成一定期限的无偿社会服务劳动。向失足青少年发出社区服务令,这是普兰店法院对青少年犯罪案件审理所做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6.
部分购买伪造居民身份证行为的可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道刚 《理论界》2005,(9):174-175
一、定性之理论分歧购买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较为常见,也是严重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故而司法实践中就有将其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的做法。但是接着有人提出种种质疑。〔1〕总的看来,两者在认定上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否违反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即罪与非罪问题;第二,是否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在第一个分歧上,反对入罪的理由主要是刑法无明文规定,赞同入罪的理由则主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这个分歧是根本性的,值得深入思考。第二个分歧则集中在是否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反对者主张此行…  相似文献   
107.
咨询台     
行政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能否一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咨询台:我是一名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员,现将在执法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向贵刊咨询,望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图谶,谎说天命,制造社会动乱的行为自古有之。在唐代,图谶、天文探究权、解释权属于官府专有,他人不允许染指,否则就是犯罪。《唐律》中对此类犯罪行为根据犯罪行为的主观故意、涉及对象、参与人数、影响范围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详尽的处罚规定。但在具体司法实际中,此类犯罪案例最终的审判结果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司法状况及至司法官个人的素质,都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在政治相对清明时期,此类案件一般还能依法科断,武氏朝以后,此类案件的审理往往有从重过严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9.
职工在履行劳动义务中给企业造成损害,可认定为属违约、违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民事侵权三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行为。对职工经济处罚时,应根据其行为的不同法律性质,选择适用的处罚依据。应考虑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所处于的从属地位,以及劳动法所具有的社会法属性,衡量企业对职工经济处罚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10.
对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是让上市公司起到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上市公司遭受违规处罚所形成的负面声誉冲击,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而且,负面声誉引致的避税效应在民营企业、成长期企业和保守型避税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负面声誉冲击强度的增加,其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增益效应也随之增强,而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负面声誉冲击下的避税效应。从作用渠道上看,负面声誉主要通过加剧涉事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加剧其避税效应。因此,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罚制度设计,发挥监管处罚的信号传递效应,通过声誉机制强化对企业的隐性约束,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本市场监管与税务监管信息互通、部门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