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38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22篇
综合类   287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德州经济开发区自98年建区以来,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套集经济补偿、就业扶持、居住安置、社会保障为一体的多元安置模式,本文着重探讨了此模式在实际村落改造中的实施情况及其作用的评估.另外还以农民的视角对此模式的推广进行鉴定、核查,并对德州开发区内三个村落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力图呈现一套多维、完整的农民失地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存在的几种主要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的特点和适宜性,为各地政府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我国,一次性货币安置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重新择业安置需要一定的经济容纳力和选择正确的途径,农业生产安置比较稳但适用条件有限,入股分红安置收益高却有难以规避的风险,而异地移民安置则需处理好许多重大关系方能奏效.必须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或创建合适的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3.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的安置和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致使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的农民在得到为数不多的征地补偿款后生存和生活都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失地农民补偿和安置措施存在诸如补偿标准低、分配不公平、安置不妥当等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走一条“先保障、再补偿、培训就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4.
胡守勇 《城市观察》2013,27(5):139-149
征地拆迁是城市扩容面临的重要课题。常德市采取的公寓楼安置模式在城市扩容和保护耕地红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新了拆迁安置模式,达到了城市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本身的成效,更关系到安置户的民生福祉和城市的科学发展。要直面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突出问题,明确主要任务,创新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业主选择+社区整合"的公共管理格局,按照统筹推进、健全体制、整合资源、责任考评的路径,使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成为推进安置居民城市融入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75.
176.
177.
成都市多元化筹集资金,分年龄段给予社保待遇;广州市交足补偿款方可征地,科学合理计算征地补偿;浙江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多种社保制度并行。  相似文献   
17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理论界对此也给予了大量的关注。本文对众多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汇总后,整理出了有关失地农民的四大热点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作了综述,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9.
对我国征地补偿测算制度的探析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与征地补偿测算制度的完善联系甚密,文章根据我国新近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对我国现阶段征地补偿测算标准及测算体系作了剖析,分析现有测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最后采用各种可行的测算方法,对武汉市江夏区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资有关部门参考并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180.
自然灾害会依严重程度对事件经历者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异地安置是自然灾害发生后较为普遍的干预措施,大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异地安置对受灾者灾后身心具有负面影响。本文利用2009年2月对汶川地震受灾地区随机抽样所抽取的10个地震受灾县的100个贫困村庄的300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在通过GIS工具变量回归有效控制地震灾害损害影响的基础上,估计了地震灾害以及灾后异地安置对儿童心理和学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损害中的学校损毁程度(相对于家庭住房和成员伤亡)对儿童心理的消极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儿童的灾后入学率;在控制灾害损害影响的条件下,学校的县内异地安置对儿童心理具有积极影响,学校的县外异地安置则有助于提高灾后儿童学业表现,而家庭的长期异地安置对灾后的入学率和学业表现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些结果并不支持多数已有研究所得出的异地安置具有负面影响的结论,也为自然灾害的灾后应对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