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0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8篇 |
劳动科学 | 28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164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1641篇 |
理论方法论 | 304篇 |
综合类 | 3537篇 |
社会学 | 516篇 |
统计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348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399篇 |
2010年 | 344篇 |
2009年 | 450篇 |
2008年 | 483篇 |
2007年 | 368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56篇 |
2004年 | 474篇 |
2003年 | 341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289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而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在唐君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人们要真正表现美、欣赏美,不仅需要进行各种文学艺术活动,还要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之仁心来要求自己,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养成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3.
我国新《公司法》第二十条与第六十四条都涉及对公司法人格的否认,要把握此二法条在适用上的差异,必须明晰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适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来源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传统的社团法人理论的突破。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适用的标准不同、适用的主要情形不同、有权主张法人格否认的主体不同、适用结果及责任形式不同、举证责任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74.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开创的两个重要文化基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构成了士人进退出处、塑造自我人格的重要参照.从人格塑造的导向来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倡导自然人格,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崇尚社会人格.对现代社会而言,二者仍是构建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75.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6.
腐败问题作为全球性灰色瘟疫,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如果仅仅把反腐败完全寄托在制度和法律建设上,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把制度、法律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在内外多个角度上实现抑制腐败的目标。本文认为,重新审视道德伦理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积极作用,创新行政人格权责一致的途径,对遏制腐败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贰臣是一种人格概念,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儒家忠君思想观照下的产物,与传统的华夷之辨相关。在地域上,表现为南人北仕;在民族上,表现为汉族士人出仕少数民族政权。由于时代的不同,仕金宋人作为贰臣,有着独特的心态,其人格特征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对金代初期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中国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对于祖国未来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中国梦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拓宽空间,增添新内容。本文主要是从介绍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出发,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全民族对中国梦的认识水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理论的学习,更好地指导中国梦,进一步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9.
80.
李元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51-55
在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宗教冲突加剧,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的情况下,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始终保持着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56个民族和睦相处,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加剧,民族分裂势力抬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事业,可以说,我国民族大团结局面的形成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巨大成就,完全归功于我党对民族团结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