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753年7月的一个早晨,瑞典王后乌尔里卡接过一把金光灿灿的钥匙,惊喜万分。那是国王送给她的生日贺礼,一座藏在林中的中国宫殿。  相似文献   
132.
在近代西方在华传教史上,传教士往往充当了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角色.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热心沟通中西文化,为传播近代科学尽力,卫礼贤便是这样一位较为特殊的传教士.他是传教士、是教育家、是汉学家,人称"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是值得肯定的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3.
王薇 《求是学刊》2005,32(3):117-121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士兵、官吏和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国情。其中传教士的表现尤为突出。明代西方传教士调查中国国情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所获得的情报或用于在中国的传教实践之中,或汇集起来传回欧洲。这既对他们在中国的传教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东学西渐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4.
儒学西传——欧洲哲学思想嬗变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明清之际中西方文化双向交流中的"儒学西传"进行了探讨,梳理了儒学西传的渠道,揭示了在异质文明相碰撞的历史背景下儒学对欧洲发生深刻影响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该过程是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并最终发展成为欧洲社会的内在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5.
明代末年,中国文化经传教士之手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它推动着僵化保守的欧洲封建神学自我革新,刺激着西方思想界的启蒙运动,加速了西方文明的演化进程,西方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享有而自强。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在中西文化的交往中,并没有引起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充分享有。中华文化反而在基督教"中华归主"的共同理想下,在以传教士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征服者一以贯之的"纳中入西"策略实施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深重的历史危机。这一切与中、西社会在彼此文化的交流竞争中,对主动与被动交往方式的不同抉择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6.
“礼仪之争”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百年禁教时期,外籍传教士在中国的处境日益艰难,传教重任逐渐转移到华籍天主教徒肩上。本文以乾隆十九年江苏张若瑟教案为例,对可能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华籍普通天主教徒的活动加以分析,探讨此间他们辅助外籍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的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7.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见证者 1915年,伊莎白教授出生于中国成都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幼时的伊莎白被父母送回加拿大接受教育,上大学时主修社会学.1938年,伊莎白获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此后她回到中国成都,参加在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开展人类学调查.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任教于金陵大学的英国共产党员大卫·柯鲁克.  相似文献   
138.
在医疗社会史领域,对于疾病与社会、文化乃至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关系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兴趣。本文以近代杭州的麻风救治为例,旨在探讨福音医学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联性。文章认为,在近代中国,福音医学是麻风病救治的绝对主导,通过为麻风病患筑家园、求福音和谋国族,传教士为近代中国带来了不同于明、清时期中国麻风救治传统的卫生现代性,即传教士抛弃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强制隔离制度,在人道隔离中,疗身与疗灵并举,使麻风病患在卫生慈善机构中得到有效救治与养老。  相似文献   
139.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西译中述"翻译模式下,西方传教士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翻译馆出版社会科学图书,特别是历史类图书,与传教士在华政策转向有关。史志类图书成为了影响中国士人和学者的重要手段。这些图书相较于以往教士翻译出版的历史书籍,显示出了新的特点,对时局影响更大,是近代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0.
伊宁 《快乐青春》2010,(7):38-39
上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