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能够对个体的身体特征进行转译、改造与拼合,生成一个高度拟真的数字身体,即自我拟身.它中介着个体对虚拟世界的参与,又传导着虚拟世界对个体的影响,进而形成"拟身链接"的人机互动关系.在拟身链接中,个体以元件化嵌入的方式参与到虚拟世界中,实现了身体、身份与经验的扩展,并从反事实的角度对自我进行...  相似文献   
122.
出票伪造法律责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票伪造问题一直是票据伪造的核心问题之一,论题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和法理,对出票伪造中伪造人、被伪造人、伪造票据的真实签名人和付款人的票据责任分别进行阐述,以求理清出票伪造中相关当事人的风险承担关系。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从高校印信管理工作实践和思考研究出发,基于对当前高校科研机构现状类型的分析和对HN大学的实例调研,从科研机构印章的性质特点、类型用途、审批流程等方面,分析论证存在问题,提出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印章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深度伪造技术是以生成对抗网络为基础、主要应用于影像合成领域的新兴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应用门槛低和相似度高的特征.滥用深度伪造技术有可能引发大规模侵权风险,加剧虚假信息传播的负外部性,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的"换脸"视频有可能侵害相关主体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以及原有视频的著作权和演员的表演者权.面部特征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的使用限制也能为当事人提供相应法律救济渠道.深度伪造技术的使用应当征得相关主体"多重同意",并采取明确标识和说明的方法提醒相关受众群体.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提示说明义务和技术正当义务,配合监管机构实施分级分类、审慎包容的监管政策,以实现技术发展、产业进步和自然人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5.
印章的收藏     
里辉 《山西老年》2008,(11):30-30
自古以来,刻制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如玉石、金、银、铜、木、牛角(骨)、玻璃等。金印价值连城,极难得到;铜印赝品较多,且真伪难辨;木印、牛角(骨)印、玻璃印等材质普通,赝品也较多。因此,收藏历代的印章,玉石印章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6.
周作人对印章、碑版长期把玩、一度沉迷,本文主要从他的日记、散文兼及旁人回忆他的文字中系统搜集、梳理了相关的信息。了解周作人的这类“玩物”事情,有助于我们窥探其心性之本色;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无尽的“小事不糊涂”与仕伪等“大事糊涂”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2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必须警惕信息化这柄“双刃剑”,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也将意味着我们的安全隐患不断突出。  相似文献   
128.
妙趣藏书印     
古往今来,大凡喜欢藏书的名人雅士无不爱在自己的藏书上钤上印。印章上除名号之外,往往还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书者的人品、气质、意愿、价值取向等,使读者感到妙趣横生,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9.
以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创造力和技术想象力正在以“数字化身体”为焦点,重塑数字生活世界。一方面,数字化身体以一种数据信息流的方式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传播和应用,塑造了高度流动性的场景。另一方面,在全景展示社会中,数字化身体不断建构符号化、流程化和同质化的主体暴露美学,为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技术叙事和场景叙事提供了可供性。基于数字化身体景观的涌现,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强大的“数字世界再造”导致生物识别数据隐私泄露和自主性丧失、社会信任危机与群体分化、政治舆论变异和社会民主破坏、后真相与本体性安全丧失等伦理风险。进而,在超真实的数字化世界中,现实世界被虚拟世界遮蔽而引发人的认知、伦理和生存的虚无化,从而走向真相与假相的内爆、真相衰退与认知无能、图像制造的道德悖论以及主体性剩余的虚无困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内在的虚无主义力量,关键不在于确定性世界和确定性观念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以一种生存论哲学视角去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即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人的本质存在,其带来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技术对人的单向度地反噬和异化,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建构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票据伪造和变造的区别入手,界定票据变造的涵义,进而论述票据变造的构成要件和责任的分配与承担,从上述票据变造的相关原理中,引发对我国<票据法>第9条的相关思考,揭示其存在的矛盾之处,从而提出废止"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的规定以及修正票据变造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