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764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285篇
人才学   82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1242篇
理论方法论   230篇
综合类   2373篇
社会学   419篇
统计学   2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我国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是典型的多元共治实践。总结近年来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发现,在多元共治背景下,领导权威的呈现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搭建政治动员网络和信息共享网络已经成为新的要求,新型领导权威也需要通过话语来发挥作用,而其呈现方式更需要具备地方性特征。同时,领导权威要有领域限制,不可错位、失位和越位。与领导权威的新变化相对应,为了保障多元治理机制的高效运行,领导者要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引导形成治理愿景,注意强化民生逻辑,坚持把守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892.
刘天文 《学术交流》2023,(1):136-150
近年来,在社会变革、信息技术普及、国家治理转型和乡村治理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中技术治理逐渐兴起,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和治理效能,不断重塑乡村治理样态。技术治理作为一种现代化治理方式,其本质追求是善治。然而,实践中技术治理的政绩化、监督化和科层化倾向导致了技术系统的泛化和“技术控制”的强化,使得乡村治理被技术系统困住。技术治理与乡村社会、乡村治理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张力,偏离了善治的本质。对此,应当积极引导乡村技术治理回归治理属性,把以人为本、解放乡村干部、适配基层社会、回归善治本质作为目的和归宿。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技术治理的加持,而只有将技术治理置于善治的考量和目标约束之下,才有利于治理效能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893.
89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法合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治国理政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因而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相关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国家治理中将德治与法治并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政德观引领政治生态营造等。我们应当通过良法和善治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教育和党史宣传教育相得益彰,创新干部考核方式、确立以德为先任用原则等途径多管齐下,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95.
浙江衢州“十一五”规划执行结果显示,其中城市化和服务业占GDP比重两项指标未达标。面临衢州当前现代城市服务业总量不足、差距较大、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等问题,建议采用提升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政府与企业的联动力度;加强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联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速西区商住区模式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896.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其强调文化符号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围绕新时代文化使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象征、精神标识融入常态化宣传教育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边疆治理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文化润疆的概念产生于对口援疆政策,是“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关系进行再调整的过程。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法治理念融入文化润疆全过程、各领域,在一致性、连贯性、规范性的基石之上构筑身份认同、激发共有回忆、延展情感培育空间,多维度促成时代与使命、理念认知与情感认同、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转换同构。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文化润疆,需要完善文化治理的法治保障体系、提升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能力、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  相似文献   
897.
陕北、晋西北地区的画像石艺术结合当地社会风俗文化,形成了具有边疆特色的发展趋势、传播渠道及内容特色.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全部属于地下墓室画像:其工艺的发展与东汉政府的边郡迁治移民政策密切相关,移民队伍中的工匠随着郡治迁移将雕刻技艺传播开去,民众的财富积累和相时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其艺术中心发生位移的本质原因.此外,该地区画像石在发展过程中将题材缩减为"昆仑仙境"与"现实生活"两个主要方面;"农耕、射猎图"、"胡人牵骆驼图"与"牛首西王母"、"鸡首东王公"是该地区画像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898.
犯罪本质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的本质应区分不同层面,分而论之。立法时,要确立出标准,划定犯罪圈,因而其本质是应受刑罚处罚性;而在司法中,只能适用法定的标准,因而其本质是刑事违法性,以便与刑事类推相区隔,由此落实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99.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代表人物生活的主要时代可分为东汉晚期和建安时期,前者仍为统一王朝,后者则是分裂割据,从前后两期代表人物关注的重心问题的变化可看出这种差异,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后期比前期深入了许多.这是应对汉末社会批判思潮分期的理由.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代表人物思想倾向的不同,是魏晋礼法和玄学的政治、学术思想形成的源头之一,此为应对代表人物分类的原因.从东汉晚期开始探讨的儒法关系等问题,对它们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曹魏早、中期,为了更完整地把握汉魏时期思想嬗演的轨迹,应将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时间段进行延伸.  相似文献   
900.
唐朝的吏治法律制度,表现出体系严密、注重监察、整处严厉等特点。唐代的吏治法律制度内容丰富,涉及到官吏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得唐朝的官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今仍具有相当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