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67篇 |
免费 | 630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41篇 |
劳动科学 | 886篇 |
民族学 | 998篇 |
人才学 | 547篇 |
人口学 | 813篇 |
丛书文集 | 5285篇 |
理论方法论 | 1657篇 |
综合类 | 10050篇 |
社会学 | 1767篇 |
统计学 | 10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41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605篇 |
2021年 | 704篇 |
2020年 | 622篇 |
2019年 | 507篇 |
2018年 | 276篇 |
2017年 | 461篇 |
2016年 | 587篇 |
2015年 | 790篇 |
2014年 | 1849篇 |
2013年 | 1455篇 |
2012年 | 1729篇 |
2011年 | 1915篇 |
2010年 | 1732篇 |
2009年 | 1891篇 |
2008年 | 2016篇 |
2007年 | 1368篇 |
2006年 | 1248篇 |
2005年 | 1255篇 |
2004年 | 980篇 |
2003年 | 1015篇 |
2002年 | 929篇 |
2001年 | 809篇 |
2000年 | 645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前我国人才流动的特征是:国际间人才流失严重;国内人才流动失衡。据此,我们认为遏制人才外流趋势,扭转人才分布失衡的局面,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高效流动,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直接改变我国人才资源的再配置格局,关系到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最终影响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在目前阶段,我国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个目标,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两大机制,落实三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3.
城市化:来自农民工群体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农民工并非一个高度同质性的单一利益群体,而更像是一个“潜在性”的大利益集团。相应的,农民工群体对城市化存在着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认知态度及政策需求,也正是这种显著的差异性事实上将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区分成了三级四个“隐性”群体。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指出: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跳出“身份城市化”陷阱,对各种与二元户籍制度相联系的福利制度进行同步的改革跟进,否则,由此引发的其他政策并发症将会严重冲淡、甚至导致改革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再者,城市化必然会涉及到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在这一问题上,应避免先入为主的将农民工视为改革的天然阻力,恰恰相反,如果国家能够提供必要的政策供给,甚至大部分农民工可以成为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悲惨与民族独立历史序幕,标志中国半殖民地时代来临,反映基督教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政治、军事、法制和制度化的层面。本文首次从福利社会史角度,运用历史档案资料、文献回顾、内容分析与历史比较等方法,从社会福利、社会需要、社会现代化、国际关系与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冲突理论等理论视角,首次全面、系统、客观和历史地探讨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百年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本文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百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1840-1894年,1895-1911年,1912-1927年,1928-1937年,1938-1949年五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结构特点与时代特征,为深入历史分析搭建宏大和长期历史舞台背景。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梳理西方文化对法律学科、法制精神、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传播扩散,尤其是简要总结、历史概括基督教在百多年间对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和历史地总结近代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发展规律,尤其是探讨、总结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与社会服务互动中蕴含普遍客观规律。最后对近代中国百多年社会政策、社会立法历史影响的历史评价和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数字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考察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影响,对推动江西省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直接效应模型、间接效应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了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吉安市和抚州市5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商业魅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碳减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碳减排;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减排作用更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总体上显著促进了碳减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