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建立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与中国的立法进程失之交臂。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况,我们应当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在侵权责任法上明确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侵权构成要件、责任范围等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上赋予债权人对第三人的诉权,为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救济途径,从而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之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2.
应制定“欠薪付息”的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员工伤害最深、最直接的莫过于欠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政府下了很大决心,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旧的积欠还清了,新的积欠又出现了。各地都在探讨解决这个顽症的“药方”,只是一直还没寻到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3.
子孙“违犯教令”罪,据载为曹魏以来旧例,其法律条文现在已经失传,真正开始见诸律文的是《唐律疏义》,之后宋元明清的法律中一直都有规定,只是在范围和量刑上略有不同而已。子孙“违犯教令”罪在明清之际有不断严格化的趋势,然而在清末法律改革的时候,子孙“违犯教令”罪被彻底废除了。法治的成长要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依血缘的尊卑长幼而制刑是错误的,然而完全忽视亲情伦理的法制改革也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4.
债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内容之一 ,同样具有不可侵害性 ,但侵害债权仅指第三人实施的侵害行为 ,其构成要件有别于一般的侵权行为 ,主观上必须具有侵害债权的故意。侵害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法律上构成“不真正连带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25.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出现,和在环境侵权领域中的广泛适用,对环境侵害提供了更充分、更有效的救济,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民法过错责任原则在此领域的不足.现代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大都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6.
论企业逃债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企业逃债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定概括 ,进而指出企业逃债的严重危害性。然后 ,在阐述我国治理企业逃债的现有法律制度并对其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7.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侵害债权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制度价值及其在立法上的法理依据;研讨了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剖析了侵害债权的民事责任及其种种免责事由,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探讨了在引进该制度时应注意和完善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侵害公民名誉权构成要件是否应具备“确有名誉权受到损害的后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法律思考,对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情形和承担民事责任方式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9.
第三人侵害责任是一个在司法实践界和理论界都争议很大的话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案例的法理分析提出笔者认为合理的第三人侵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0.
李海洋 《今日南国》2007,(24):62-62
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迅速崛起的网络求职、如火如荼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的求职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找工作。客观上也为不法分子、无良企业以"假招聘"侵害求职者利益提供了空间。求职者找工作时更须多留些心眼提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