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的应用在流动人口就业中的技能偏向效应,并从劳动力区域流动模式改变的角度,分析了技能偏向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应用存在显著的技能偏向效应,使得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获得技能溢价,而综合素质低的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会受到不利影响;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与没有掌握的相比更倾向于本地就业,而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城镇户籍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没有显著的区域性倾向。根据研究结论,从促进中西部地区技能型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从西部民族地区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将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纳入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分析了该地区民营对外贸易通过影响技术变迁和资本积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并运用西部五个民族自治区和六个多民族省份2000至2010年的数据,以引入交互项的形式采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检验了这一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考虑民营对外贸易间接影响的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民营部门技术变迁和资本积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偏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情绪与注意偏向结合的方法,考察在不同情绪下被试对情绪词是否会产生注意偏向以及注意偏向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3(情绪启动:负性启动、正性启动、无启动)×3(情绪词汇:负性、正性、中性)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1)在情绪Stroop范式中,情绪启动的主效应显著[F(2,60)=13.950,p<0.001],情绪词的主效应显著[F(2,60)=13.982,p<0.001],二者交互作用显著[F(4,60)=10.796,p<0.001]。(2)在无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三种情绪词颜色命名任务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2,60)=4.32,p<0.05]。(3)在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下,被试对三种情绪词颜色命名任务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2,60)=42.18,p<0.001]。结论:(1)不同情绪的大学生注意倾向性有差异,大学生对不同情绪词的注意倾向性有差异。(2)无情绪启动条件下,大学生对正性词汇反应时最短;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下对负性词汇反应时最短。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在综述技术进步偏向和技能溢价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Acemoglu提出的"任务-技能"模型,讨论劳动力市场均衡以及技能溢价的决定因素,利用2006年-2016年中国人口和就业数据,从技术进步偏向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偏向于提高高等级技能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呈现显著的技能偏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高等级技能劳动力的工资,而不利于中等等级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增长。  相似文献   
46.
发展战略、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是决定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劳动力流动趋势的重要因素。特定的经济格局拥有特定的制度约束,我国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下形成了区域和城市双重偏向的制度安排,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反过来,劳动力转移对制度安排的变革也有反推作用,这种反作用过程实际上表现为诱发性的制度变迁,而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为偏向性制度安排的诱发性变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7.
论城市偏向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大多是城市偏向的。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使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分化,结果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二元经济。中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一系列城市偏向的政策,其结果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传统的价格剪刀差趋于缩小,但新的城市偏向政策仍不断出现,城乡差距自1984年后重新扩大。在 21 世纪,中国要缩小城乡差距,战胜农村贫困,有必要转变反贫困的战略思维,废除城市偏向政策,赋予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48.
49.
旅游英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文本翻译则是这一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旋律。本文通过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强调翻译实践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目的以及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50.
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CES生产函数形式下的内生增长框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来源和方向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后危机时代技术投入增长,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引进技术支出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强和能源使用;而能源价格降低激励市场主体更多地投入研发于非能源要素使用,在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非能源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耗。因此,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要素结构调整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通过政策干预,增加能源增强型科技投入的补贴力度,扩大能源增强型技术设备进口关税优惠,寻求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